- 我之大明,天下人之国家
- 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无满清之割地,无对外之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国家之势,传扬中华骨气。而封建之体系,实乃是剥削百姓的固定社会形态。百姓没有思想,社会没有主题,国家没有核心价值。推翻千年固有的制度,打破这万年不改的封建。踢倒独儒学说,发扬百家之长,打开新式思维,促进社会蜕变。经济改革发展,奋进新生时代。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我之大明,天下人之国家。
- 大神兮

原本定于九月的李继存大婚因为对蜀作战的提前进行再次延期,却不想横生枝节。
就在十月份,一代名将张成旭在晏州病危,临死之前向李继存连上三道奏折,一道直言反对立戏子为后,二道反对李继存重用文人,三道请求其停止变法。并在临终前反复嘱托李在元,万不能让李继存越走越远。
实际上,这反映了大多数安州功臣的心愿和意志。他们跟随李继存南征北战,却最终被遗忘,成为张钧飞发起的这场变法的牺牲者,张钧飞从力助河东击败朱奎的英雄到整个安州将领、勋贵的敌人也不过半年而已。李继存自称帝以来,更是与安州老臣逐渐疏远,反倒无限信任张钧飞以及其选拔的读书人。
李继存原计划亲自前往晏州安葬张成旭,却不想张成旭也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无比焦虑和失落。
最近一段时间,他养了一批伶人在宫外,时常带着赵辛然前去听听曲子。
“世人都言我宠爱伶人,”李继存把嘴放在赵辛然的耳边,“其实我只是喜欢你而已。”
这句突如其来的情话让她倍感欣喜,赶忙依偎在他怀里:“你也有这样柔情的时候,让我受宠若惊。”
李继存的每一丝温柔都带着内心难熬的痛苦,他怕他终究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我听说好多人都反对立我为后,仅仅因为我是戏子出身吗?”其实赵辛然早已看出来李继存有多难熬。
“其实你只是个由头,他们真正反对的是我正在推行的变法,”李继存很无奈,“他们放不下的是他们获得的权力和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