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第43章 乔向廷喜获良匠

曹师傅和俩徒弟说:“只要东家信得过,俺就当都在自已家里一样,尽心尽力干活,苦点累点也没啥。”

乔向廷又打发老魏去订酒席,曹师傅再三阻拦,说在家用些粗茶淡饭就好。乔向廷不依,说:“要为大伙儿接风洗尘呢!”

老魏也说:“那就订了酒菜让店小二送家里来吧。”说完一路小跑去外村酒肆了。

天黑了,众人从作坊里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酒肆里的伙计担着食盒送来了鸡鸭鱼肉,依莲与魏嫂也做了一些家常菜,在堂屋前厅摆了一大桌。

乔向廷主位坐了,曹师傅首席,青桐次之,以下是大黄、小黄,还有老魏打横斟酒。

依莲跟魏嫂领着孩子们去厨房里用饭,因来人中有自家兄弟,另一个是称做表叔的拐弯亲戚,其余都是主雇之间,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不必见外,故而她俩饭后也都来厅里,在椅子上坐了,看他们喝酒。

曹师傅不善饮,大黄、小黄也不会饮酒,只有青桐能陪姐夫喝几碗,老魏则傍衬着曹师傅的酒量,并不放开肚子喝。

乔向廷今儿算是喝得最高兴的一回,他一有了酒兴,便又讲起纺织的事来,还要起身去取有关的史书。

曹师傅笑着劝东家不必去取书,他对于纺织史也知之一二,便讲给大家听:“听一些老师傅说,早先的人不会纺织,只能穿兽皮、树叶什么的。后来有了葛麻,才学会了用纤维织帛。刚开始只会徒手编织,后来才有了纺织器具。最早的织机没有机架,织布时一端系在腰间,另一端用双脚蹬住,张紧经线,再用骨针牵引纬线。这样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大概从秦始皇他老奶奶起,才有了脚踏织机,会用机架来固定经线了,但织布时仍须手脚并用,这玩意儿,直到今天还在用呢——你瞧瞧咱作坊里的织机,是脚踏机吧?即便手艺纯熟的织工,一天也就织个十来码长,布幅宽度也就一尺来宽,没办法,人的臂膀就这么宽呀。”

乔向廷听了,说道:“我看过一卷书,叫做‘南村辍耕录’,里头记有黄道婆的事,她改造的机具,如今怎么反而不见了呢?难道黄道婆是杜撰的一个人物吗?”

曹师傅道:“黄道婆的事倒不假,俺家乡都叫她黄婆婆,称她为纺织圣母,还供着她的像呢。据说她是宋末元初人,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了,婆家拿她不当人,她整天挨冻受饿,后来婆婆还想把她卖到妓院里去,她逃跑了,先是逃到一个道院做了道姑——所以人们都叫她黄道婆,婆家人打听着找她,她又逃到崖州去了。崖州是个岛子,那里住着黎族人,黎家姐妹织出的‘黎锦’,让她爱不释手,她很快就学会了纺纱织布,以后还研究改进了纺织技术。当她变成鬓发斑白的老婆婆时,告别了黎族姐妹,回故乡松江来了。她为了帮助穷人,就改制了纺织机具,还发明了提花机,创出了‘错纱’、‘配色’、‘提花’技术,不过这太繁琐,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做得得心应手。”

大黄、小黄呵呵笑道:“这种灵巧的织法,有一个人无师自通,连我俩也自叹不如呢,那就是天赋了。”

乔向廷不禁着急地问:“这人是谁呀?可否请到咱家来!”

曹师傅却笑而不答。

小黄笑道:“她呀,就是俺师傅的宝贝女儿,我俩的小师妹。”

大黄也说:“嗯嗯,小师妹聪明贤惠,心灵手巧,好比织女星下凡呢?”

乔向廷听了,只得叹口气,对曹茵沾道:“原来是令爱啊,这么娇滴滴的小姐,咱可请不来!”

依莲听了,忙起身冲曹师傅万福下去,边施礼边说:“表叔,你家表婶和表妹我从来没见过呢,今儿听他俩这么一说,我心心念念地想见一面。怎么着也得让我看看这天上的织女是个什么样子吧?今个儿咱可说好了,你下回来时,一定要把她娘俩带了来,了却我这个心愿。”

曹师傅见东家两口子这么热情,笑着答应下来。

乔向廷赞叹说:“看来,小表妹比纺织圣母的手艺还高出一截呢!”

曹师傅笑道:“可别这么夸她了,她哪能跟人家黄婆婆比?那黄婆婆可是俺手艺人跪拜的神仙呢!是她催生了整个棉花纺织业,——以前的布多是葛、麻的,从她改进棉纺器具开始,棉布才成了人们最常见的衣料。因棉花产量大,棉布实惠耐用,所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青桐一挑大拇指,赞道:“好一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来我们都是沾了她的光!”

曹师傅说:“是呀,是呀,大家许是不知道,这穿衣戴帽向来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前朝就有法度,只有官绅才能穿丝绸,平民百姓是不允许穿的,连同商人算上,即便他再有钱,也不许穿,得让他知道他‘富而不贵’的本来面目!”

乔向廷说:“嗯嗯,这么说来,幸而有了棉布,不然咱这些平头百姓还得穿葛布、麻布。”

曹师傅说:“就是呢,葛布、麻布,既粗糙又不保暖。棉布虽然不华丽,却廉价实用,保暖耐磨,所以就成了咱老百姓的家常衣料了。在古代,咱老百姓也叫‘布衣’,就是这个原因。”

大家都点点头,自嘲地说:“呵呵,咱们都是‘布衣’!”

却听曹茵沾说:“哈哈,不光只能穿布衣,而且不许染大红大紫的颜色,只许穿本色衣服,——大家都听过张生戏崔莺莺的戏吧,那相国妇人因张生没有功名,便以‘俺家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着张生去赶考。她说的‘白衣’,就是指没染色的衣服,也就代指没有功名的人了。”

大家都点头,说道:“什么时候咱们也能长长志气,考取功名,那就可以穿红袍紫服了。”

曹茵沾摇摇头说:“世间也有比官袍更金贵的衣服呢,据说有些工匠能用鸟的绒毛织衣,那就叫做羽衣啦,真是薄如蝉翼,灿若云霞,就像霓虹一样漂亮。”

众人听了,都啧啧地称羡不已。

曹茵沾口气一转,又说道:“可是,这样精巧的东西,都用来做啥了呢?唉,寻常百姓哪里见得到?都用来上贡了!小官进给大官,大官进给朝廷,献媚讨好。”

大黄愤愤地说:“他奶奶的,进给朝廷,朝廷也守不住。我听人说,前几年连皇家园林也让洋人烧了,里面的好东西都被他们抢走了,真让人愤懑。”

小黄说:“那有什么法子?洋人有洋枪洋炮啊,官兵吓得要死!”

曹师傅叹一口气,说道:“洋人有洋枪洋炮不假,可你们知道吗?这些洋枪、洋炮,还有那些火轮呀、机车呀,什么什么的,最初也都发端于纺织业呢!据说西大洋里有个岛国,叫做英吉利,——就是偷卖鸦片膏子那伙洋鬼子的老家。他们兴起了羊毛纺织业,有个钟表匠叫约翰什么伊来着,发明了飞梭。这飞梭虽小,可织起毛线来飞快,织女也赶不上趟!这样纱锭就不够用的了。又有个叫詹姆士什么来着,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一说是用了他妻子的名字,一说是用了他女儿名字,也不知道她俩到底谁叫‘珍妮’。这种‘珍妮纺纱机’,一个纺轮能带动几十个、甚而上百个纺锤,人们就用水力带动轮子转。可是水力毕竟不很方便呀,那总要在河边才行,于是又有人动脑子,发明了蒸汽机,用蒸汽机带动轮子转!我的天啊,蒸汽机一问世,又陆续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机器,火车、轮船什么的,后来连洋枪洋炮也造出来了。他们呜呜地开着火轮,架着洋枪洋炮,到处欺负人……”

一说到欺负人,大家顿时无精打采了。

曹师傅于是一拍大腿,叫道:“哼,既然他们是从纺织起家的,那咱们也这么办。这些年来,我一直盼着能摊着一个好东家,能诚心请我帮他改进机器。哈哈,只要信得过我,舍得投钱,我保准也能改制出自动织布机来,咱们也开大工厂。”

大家听了这话,这才又振奋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争之世,百家争鸣,宗门林立,诸国争雄。赵钰穿越而来,成为大楚旁支宗室。幼帝新丧,朝堂之上,太后与权臣斗法,他被权臣立为新帝。于此之际,大楚庙堂失衡,江湖乱序。内,有权臣掌控朝堂,意图谋朝篡位;外,有敌国陈兵边境,虎视眈眈。赵钰激活系统,将华夏古代名臣良将召到此界。于是,那些闪耀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名臣良将、才子佳人、兵法政略、奇观科技,尽数化为一张张卡牌,成为这位大楚新帝的助力。君卡【宋武帝——
奋斗的熊崽
唐:乞丐开局怎么活
唐:乞丐开局怎么活
唐之盛,千言万语道不尽,有唐以来,各种荣耀接踵而至,可就在这种盛世,本应该由大唐万民共享辉煌,却还是如往常,如蝼蚁般在黄土烈阳下艰难存活。这不是我想要的盛世,我心中的盛世,应该如新世纪一般,老有可依,幼有可靠,百姓不为吃食忧愁,不为活着辛勤劳作,更不为了如蝼蚁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将在这盛世,与万民共享荣耀!
跟风之作
大明:第一都御史
大明:第一都御史
陈一是个怎样的人?百姓:“他是为民请命的好官。”百官:“听到他的名字夜不能寐。”皇帝:“听话,乖巧的好孩子。”……江湖各大门派骂骂咧咧的退出了群聊。谁特么在跟我说陈一是好人,我就杀了谁——某顶尖杀手的留言。
盼夏Mchen
多重人格的我,被始皇模拟了
多重人格的我,被始皇模拟了
始皇三十三年,穿越成为嬴政的第十子赢衡。本想做个逍遥王爷,悠闲度过一生,却没想到,分裂出六个神级人格。有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杀神白起,也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岳元帅。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也有老阴逼一样的司马懿。有被世人尊称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并且每一个都在鼓动你谋朝篡位!不过正当他以为自己牛逼大发的时候,却不知道……嬴政悄悄觉醒了模拟系统。模拟长子扶苏:废物
卿倾轻
编钟王国传奇
编钟王国传奇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方杰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