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开局残废小乞丐

第44章 遮天蔽日成囚笼,不抵小剑一青芒

不得不说,木葫芦的心是真的够大,这时候,陆清瑶、洛钦灵想的都是怎么活下来,就是向云端一脸肃穆,只有木葫芦一人,身处险境,却无一点处险境的自知之明,仍然有心思戏耍那云梦公主。

这心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了,而是他到底长没长心都未可知。

其实也不是木葫芦不紧张,不怕死,他怕死的紧,好日子刚要来到,就这么嘎了,他怎可能甘心。

只是他看得通透而已,生死皆无度,他又能如何?

现在这处境,他没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一切都只能交给老向。

老向要是逃得脱打的赢,那大家就活,要是老向大败亏输,那就没办法了,能逃一个是一个,都逃不了,那大家一起上路,也是个伴儿。

这就是木葫芦此时的心态,也正是有这心态,木葫芦才能如此险恶之中,嘻嘻哈哈的逗弄那洛钦灵。

要么说,人呐,千万别自视过高,凡是都要考虑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都无惧了,那结果稍微好一点,便是赚的,心里也舒坦,若是什么事儿都想得最好,那稍微坏一点,都觉得是亏的,怎么想都觉得有落差。

……

向云端不是傻子,自是知道眼下这局面,死斗没有任何意义,安全才是第一位,离开这险境才是首要之事。

洛钦灵被向云端所救,那密集的木刺,随之而来,无数粗大的木刺,带着呼啸之音,刺向向云端。

木葫芦甚至能感觉到那行刺之人这一攻击之中所蕴含的无限怒火。

无他,只因那行刺之人本来攻击是有主次分散的,而这一次,他竟然放弃了陆长明,全部攻击都集中于向云端一身。

向云端周身皆被那密密麻麻的木刺环绕包围。

这场面让木葫芦想起了那话本中的万年蛇妖。

那万年蛇妖人身蛇尾,头发并非人发,而是长满它的蛇子蛇孙,若有人倒霉碰见,那蛇子蛇孙便会直窜而出,一拥而上,将那人吸干吃净。

那木刺,着实是像极了话本中那蛇妖头长着的蛇子蛇孙,张着血盆大口,群魔乱舞,咬向向云端。

那木刺太过粗壮密集一时间竟然无法同时刺过来,没有空间刺过来的木刺,竟然结成了勾结连环在一起,结成了木刺囚笼,而且结成囚笼的木刺,以肉眼看可见的速度变得愈发密集,愈发粗壮起来,片刻之后,便是遮天蔽日。

那行刺之人也看清了向云端的处境,向云端此时就仿佛是一株葫芦藤,上面还挂着三个葫芦呢,在他看来,自然很难与他争斗,所以跑路是向云端最明智的选择。

那未露面的行刺之人自结成囚笼,自是防止向云端走脱。

看着这又是囚笼,又是蛇舞的,木葫芦心中无比惊恐,暗道:“完了,完了,今日小爷算是命休矣了,老向啊,你可是害死小爷了,怎么就这么愿意多管闲事呢,这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可真真的要鸟朝上了,呸,还朝个屁的上,鸟都没了,被吸干了个屁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苟苟营的黑暗法师
苟苟营的黑暗法师
创造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百里奚的父亲误入一个古老法阵,被传递到中世纪的西方魔法世界,作为异类,被判为异端而上了绞刑架。小百里奚被遗弃。长大后,父亲遗留的东方玉佩的觉醒,让百里奚知道了东方世界的存在,成为黑暗法师的百里奚开始了向东方中土的探索。在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经历了许多惊险刺激的冒险。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就此书写。
铁墨兰
魔女终焉之时
魔女终焉之时
为了终结魔女们不死不休的命运,踏上了斩杀魔女道路的奇迹魔女。魔女被认为世界的异物,以世界的魔力为食,可以随意摆弄规则的怪胎,她们使用违反规则的魔法,遭到教廷的通缉。一具身体拥有两份灵魂,平等又对立,为了活着(死去)而努力着,落入了魔女的棋局,成了变数。他与她所期望着的不过是生与死,注定会循着命运抵达终点,在终点等候的不是答案,只有一份抉择。求生者死去,求死者生还,唯独奇迹不再上演。
水世亡人
一万步登天
一万步登天
(凡人流)当你遭遇过一万次迷失,才能觅得大道;当你经历了七重的孤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依靠勇气、智慧和毅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平凡的人也要修仙,请走下去,不要放弃。
傻话天才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残阳如血,地上血流成河,残肢断骸遍布,如同修罗地府。先前是三十人,这一次是一百人。下一次呢?会是三百人,三千人吗?我只有一个人,一把刀而已!太累了,好想躺下来!可是我身后的孤城中却有五百七十二个老弱妇孺,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武王的旗帜早已被鲜血染红,武王的尸骸早已化为虚无。唯有陆长生一人,扛着武王的旗帜,屹立不倒。六年了!苦苦期盼的华国援兵却永远让人失望。唯有一人,一刀,独守孤城六年。越杀戮
惨绿少年阿日
修仙就是很困难
修仙就是很困难
唯物主义修仙,给变强提供科学的依据。基本不写修炼打杀的凡人流修仙小说,侧重人情世故,不喜勿入。修仙,就是生活。生活不易,修仙很难。同阶不无敌,女人不白给。资源拿命换,敌友看利益。凡人修仙,没那么快意情仇,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行差踏错一步,往往生死之间。新人新书求收藏+书评,感谢!
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