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是孔圣及其弟子对历代先王的评价,其中更是有无数脍炙人口的句子,而这句话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一般人,看到这句话,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么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去走,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
这是最普遍的说法,也是大部分人都赞同的说法。
但是对于这句话,也有人这么认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能听从君主差遣,就顺其自然,如果不听从,就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该这么做。
有些人认为孔圣教化万民,怎么会对老百姓如此苛责,他一定会告诉民众,这样才符合孔圣教化万民的形象。
这道题的出现让纪衡突兀的发现,在这片大陆文气发展上千年以后,识文断字至今仍是依赖于师长传授。
标点符号仍然未出现,纪衡也有些明悟,为什么那么多的寒门子弟就算是买得起书,也读不懂书,关键就在于这断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意思就是天差地别。
对于这句话,纪衡赞同第一个说法,孔圣生活的时代是在最为混乱的春秋。
那时候还是奴隶制的时代,不是所有人都配称为民。
孔圣是有教无类,可这风也得吹得到你,那些农奴,你弄得起束修,支撑的起一个读书人?
而那些人根本就不在孔圣的弟子范围之内,就算是孔圣最贫困的弟子颜回,也有一屋遮顶。
那些愚昧的人只需要引导他们就够了,不用告诉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纪衡思考完之后, 又理了理思绪,就在答卷之上,把想好的答案填好。
一番操作之后,纪衡放下毛笔,又把墨水端到一旁,离试卷远远的。
而他自己,则开始窝在火炉堆旁取暖。
一个时辰的答题也让纪衡肚子开始咕咕叫。
因为科考不能带任何文宝进来,所以纪衡的宝贝戒指他并没有带进来。
可是戒指里的宝贝,他倒是没有落下。
那一大堆馒头在纪衡吭哧吭哧的努力下,已经减少有一半了。
纪衡估摸着,自己再吃上个把月应该就能全部吃完。
随后,纪衡又从号舍的一旁拿起一个水壶,放在小火炉上加热。
身为一个优秀的种花家人,他深知一个道理,勤洗手,喝热水,还有最关键的,睡觉要盖肚脐眼儿,这样才能健康的成长。
没一会儿,水壶就开始噗呲噗呲的冒起泡来。
纪衡从自己的包裹中拿出水杯,轻轻的把热水倒入杯子。
随手拿起馒头塞入嘴里,轻轻一咬。
“嘶。”怎么这么硬,我去我怎么忘了,现在天气太冷,冻僵了。
纪衡耷拉着脸,把馒头放进热水里泡软。
一顿饭饱之后,基本躺在铺好的羊绒被上,准备休息一会儿。
养精蓄锐等待下一场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