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叔气的呵,养这儿子不够受气的,嫌这活脏不干,还说他可不想回农村。听听,这是什么话,都忘本了。
董婶问真这样说了。董叔瞪眼训老伴,难道是他撒谎不成。董婶听出老头子生气了,说董明毕竟年轻,别往心里去。
别往心里去,话是听的让人舒服,可董叔往心里去了,骂董明,也就是他们老两口胆大能折腾,给城上买了房,买了车,要不了他们二老给钱,他董明住什么楼房,开什么车,当什么城市人,做梦去吧!还一张嘴不想回农村,农村咋啦!空气好,环境好,现在有钱人还争着回农村养老呢!
董婶安慰董叔,这话可别在董明面前说。董叔呵董婶为啥不敢说?他们吃老子的,花老子的,说的不对吗?董婶敷洐说的对!说的对。又说让外人听了这是家丑,让人笑话。董叔又是瞪眼,骂董婶就事儿多,要不是孙子虎虎,前几年他们小两口对咱们不管不问的,老子早就不认这儿子了。董婶打插强调:“儿子两口现在不是对咱好了吗?电话打的勤,每个月还回家一次,每次来大包小包的,知足吧!”
“就你犯傻,人家小两口是瞅中我们两个老家伙能挣钱,你要是躺在床上,你试试,他们会这样?”董叔的另一番见解。
董叔的话董婶又往心里去了,气得问老头子,你半天啰哩啰嗦到底什么意思吗?卖什么关子?
董叔发火:“你告诉那丑小子,废品收购站接不接,不接就让丽丽接,肥水不流外人田。”
董婶把老头子的想法,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董明讲了。董明听了居然说,谁爱干干去,他是不可能再当农村人的。
董婶觉得董明还是没看懂废品收购站这个致富路,开导董明,说开废品收购站是当老板。
董明不知是真不开窍,还是故意气他妈,说一个农村里的老板谁看的起,不干。董婶看出这个一直宠着护着疼着的儿子,怎么就没上进心,气得告诉董明,你不干董丽干。董明居然狂言:谁稀罕!让二姐干去呗!董婶还是觉得家业传男不传女,再次问一句:可别后悔。董明信誓坦坦的说:不后悔。
董婶是彻底明白了,也看透了,儿子董明是不想吃苦,不能干大事儿的人,考虑再三,还是让嫁在邻村的董丽干。
董婶想事儿还是周到,在告诉董丽这个家事儿之前,把她所认为的家事儿告诉了董芳,算是征求董芳的意见,董丽接受废品场愿意不。董芳说她没文化,想干也没办法,就让丽丽干,她没意见。
说起董芳没文化,也怨董婶,觉得养丫头就是人家的人,再加上为了生儿子,她东躲西藏,就让上小学三年级的董芳辍学了。
辍学了放下书本子,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董芳早把好多学的知识忘的一干二净。忘就忘了呗,她勤快能干,结婚后,小曰子过的不错,砖瓦房盖了,一儿一女有了,如今女儿上大学,儿子初中,就全身心投入到把小曰子过好,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就行。废品收购站她不想干,也干不了。
就在董丽准备掏钱把父母去废品收购站转下来时,孙梅打来电话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