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也没什么危险,婧瑜就没再阻止。论起来,冯姑娘的指挥能力可是比她爹冯三保还强。
而且这姑娘还特别的能随机应变,随时根据环境变化改变战术,平时他们训练对抗,三五个小队都不是她一个小队的对手,她去了也好,能省不少功夫。
婧瑜打发了朝凰卫去前线,基本上,战事就跟她关系不大了,具体事务都有大臣们办理。
她不爱掺和,刚好慈禧非常爱掺和,就让她办好了。
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大臣们说了算,由着他们糊弄。
婧瑜把当初在圆明园写的小本本拿出来,对着上面写好的计划书看,合计着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翻了许久,婧瑜圈定了一项,教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些上学的时候,婧瑜也是背过的。
培养人材,那都是公认的兴国之基。
婧瑜也没正八经的在早朝的时候把这事拿出来说,单独叫了肃顺与恭亲王两个,再叫上慈禧,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太后圣明,臣这几日正想上折子说这个事情。臣认为,不只要在各地开设学堂,还要选派优秀的学员出国留洋,甚至效仿西洋开办大学,培养实用型人才。”恭
亲王这步子迈得可是不小。
“六爷,这兴办学堂开启民智是好事,派学员留洋就不必了吧?那外国的东西我看也没什么好的,学那些个劳什子干什么,至于那大学嘛,咱们不是有科举吗?还办什么大学啊!这不是重复了嘛。”
慈禧向来是不喜欢洋人洋物的,她是守旧派的典型代表。
“肃中堂以为如何?”
婧瑜自动屏蔽了慈禧的意见,转而为肃顺。
“回娘娘话,臣同意恭亲王的提议,只是,大学之事可以稍缓,可以等过几年,有了一定的生源之后再办。”
嗯,这话说的,算是一片公心了。
“那好,就按两位说的办理,在各地兴建学堂,选派学员去西洋留学。大学的事,再等等。六爷,接收咱们留学生的事情,还得你跟各国去协商。肃中堂,办学的事,就由你来安排吧!”
婧瑜尽可能一碗水端平。
只把慈禧给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