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就不一样,她经常带你去参加一些聚会,与一些贵妇攀比,你每次都是她的杀手锏。”
“因此,他们都对你要求很高,不到一岁就开始各种启蒙教育,三岁的你,人族文字,你基本都已经认识。”
“在父母的辅导下,你的学识不断增长。”
“一日,忙里偷闲的你,正在玩青蛙,刚好被你父亲发现,你转头一看。”
“你看见父亲身着厚重铠甲,手持巨大战刀的他,威风凛凛,如同天神下凡,你都惊呆了。”
“而你父亲就不一样,看着你满身稀泥,手捧青蛙,本来就沉重的心情,更显不悦。”
“他拉长着脸,担心你会被所谓的“小神童”名声所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他把你拉到身边,强忍怒气,温言细语的说道:“崽子,请用一首诗句形容我这身装扮。””
“聪慧的你,早已经看出父亲的不悦,心中急转,半盏茶后,你父亲已经有些忍不住想动手打你,这孩子废了,还是给他一个圆满的童年吧。”
“你心中着急,突然,你低头一看,灵光一闪,脑海中出现了一首诗句,开口吐出诗句:咏蛙。”
“你父亲听后,脸都变绿了,看了看你手中的青皮青蛙,他觉得你在骂人,只是没有证据。”
“当他准备去找你母亲算账时,你如神明附体,把完整的诗句说了出来,让他震惊不已。”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好好好,你父亲连续说了三声好,心情愉悦,大手一挥,让你去玩吧,并且吩咐管家,在后院里面再挖一个池塘,只为养蛙。”
“你父亲在家待了三天,三天后,他带兵离开,听说晋国边境出了问题,蛮族进犯国土,烧杀抢掠,已经有着十几万人受灾,边关更是岌岌可危。”
“年幼的你,不是很懂,但你把蛮族残暴的印象记在了心里。”
“在你父亲离开家后不久,你被送进了私塾,开启了真正的启蒙教育。”
“5岁,经过两年的系统启蒙,你学会了四书五经,虽不明其中意思,也能倒背如流,私塾老师对你越加严厉。”
“你对他并无埋怨,你知道他在严厉的背后,为你付出了很多,面对你母亲,更是夸奖有加,唯独面对你时,才是严词教育。”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能善用自身天赋,戒骄戒躁,能够在以后超过他,成为人族的一名大儒。”
“为此,他准备邀请已经隐居的朋友出山,只为当你的老师。”
“8岁,身处大将军府的你,已经很久没有出门,现在的你,早已经不是三年前的你,有着将近十位老师同时教导,对于人族百家学识,皆有涉猎。”
“你在百家中,唯独最爱法家、墨家、道家,其他的百家,你也在不断深耕,只是不如三家精通。”
“一日,老师们给你放了一天假,让你劳逸结合。”
“你思索一下,也无处可去。”
“独自来到池塘,还是当年你父亲让管家挖出的养蛙池塘,现在已经是莲花遍地,美轮美奂。”
“你独坐石上,想着那时候的往事,也不知道父亲怎么样了,一晃就离家五年,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时,你的叔父路过,看你独坐石上,观看荷花的悠闲状态,想到自家那孩子,嫉妒从心起。”
“他转身就走,找到你的母亲,说了这么一句话,引起你母亲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