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第11章 濒临崩溃的李世民

“好!既然如此,你将那人的信息,统统告诉朕!”

“朕保你今后衣食无忧,锦衣玉食、位极人臣!”

这算是交换了,作为皇帝,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易。

长孙无忌看向陈玄,眼神里甚至带着几分哀求。

堂堂的一品大员,帝王心腹,可此刻,却好似个想要得到某件玩具的孩子。

李世民的双目,好似鹰隼一般,直勾勾地盯着陈玄。

陈玄敢肯定,如果自己不给出一个让其满意的回答,自己这颗脑袋,今天只怕是保不住了。

但问题是,自己如果真的将武则天的情况告诉了李世民,那自己的命纵然保住了,可许多人却都得人头落地。

毕竟按照历史记载,如今武则天年纪尚晓。

加之武则天连出生地都存疑,年幼时的经历,也被史家和民间包装出了各种版本。

如果陈玄真的将这些都说了,李世民不信,自己将要倒霉。

可万一李世民信了,那还不知,该有多少人会因经历类似,或与之有瓜葛,而被获罪。

许是看出了陈玄在犹豫,李世民又冷冷地补了一句。

“朕并非薄情寡义之人,但这女子先是秽乱后宫,又窃取我大唐基业。换做是你,你能坐视?”

听出李世民的不耐烦,长孙无忌也在一旁催促。

“小郎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能有这份机缘,便说明是上天想要让你,帮我大唐逆转国运!”

“你若是不说,对不起这番机机缘不说,还会触怒陛下,这又是何苦呢?”

此刻,这对君臣心中都在紧张,都在担忧。

只是长孙无忌担心的是陈玄会牵连自己,而李世民却是担心陈玄执意不说。

按照陈玄的描述,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如此多的规矩。

所以李世民有理由相信,陈玄恐怕对皇权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很有可能做出一个,不明智的决定。

而这样的人,对大唐来说可谓浑身是宝,若是真的杀了,那对他,对大唐都是巨大的损失。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陈玄心中终于有了决定。

他冲李世民拱手行礼,而后缓缓吐出两个字来。

“陛下!”

李世民浑身一颤,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仿佛是在等待宣判一般。

“凡事有个缘法,不能强求。况且一切尚未发生,您总不能为了除去隐患,便不顾后果、不计声誉吧?”

李世民闻言,便知道,陈玄还是不肯配合。

他冷哼一声,怒道:“朕是皇帝,该怎么做,不用你来教!”

陈玄却也不怂,直接回怼。

“陛下需知,史官手中的笔,就好似战场上的刀!当然,您也可以命令史官抹去此事!可百姓们如何看您?天下人会不知此事?”

听到陈玄的话,李世民忽然沉默了。

他方才是冲动,但并不代表他会没了理智。

大唐初立,正是安抚百姓、收拢民心的时候,自己得国不正,更该注意影响。

虽说皇帝有很多方法杀掉隐患,可终究没法保证,可以完完全全将其遮掩过去。

“陛下,往事无可挽回,未来犹可改变!您还是三思才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