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剜眼剖心无量劫,为度轮回苦众生!出家,对我而言,就像一场迷幻的梦。如果在以前,有人跟我讲出家的话,我会哑然失笑。我的生命,没有梦想,只有计划。计划着事业,计划着爱情。尽管一切都在变化,我却一直执着地,计划着未来的一切。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在这个世间彷徨二十年,不曾想突然有一天,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也许是前世结下的法缘,也许是佛陀的悲悯加持。使我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投身于无垠的佛法大海之中。没有遇见佛法之前,我是一个孤傲任性,抑郁偏激,多愁善感的人。
不在乎平安,不在乎长寿,随时准备离开这个无聊的世界。甚至每一次坐车睡觉前都想,这次会不会出车祸呢?来吧来吧,就让我这昏暗的一生,在睡眠中戛然而止吧!如果因果轮回不存在的话,那我依然继续以前的浑浑噩噩。怎么样,到最后都是一样。只要过程爽,不就好了嘛!
那时候,我没有任何信仰。如果有,那就是事业和爱情。换句话说,金钱和美女,和大多数人一样。或许正是处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因为一无所有,所以目空一切。以前从不相信无私,也不屑于高尚,更无所谓道德。不过我是,何其幸运!我遇见了佛陀,遇见了历代的祖师大德!
《八大人觉经》: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让我确切明白了,世间的无常败坏。《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让我真实感觉到,人生的如梦如幻。《圆觉经》: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让我终于意识到,轮回苦痛的根源。
《地藏经》: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虚伪肮脏。《法华经》:止,止,止,我法妙难思!让我体会到,佛法的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更让我狂心顿歇,真正认识到自己只是一片,在轮回苦海中随波浮沉的叶子!
这些经文很真很善很美,但更重要的是深慧,一种前所未闻的出世之慧!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说:“人处事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稍清,则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咏。开卷有益,诸好之中,读书为胜矣!然此犹世间法,又进之,则好读佛典!”
不管怎样,无论何时。只要一个人还愿意读书,那就还有的救!他晦暗的生命,也一定会绝处逢生!自小就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让我一生受益并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读书。清朝的文状元姚文田先生说:世间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给了我很多的东西,直到遇见佛法!
以前经常思考,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到底是什么意义?从史学上,没有找到答案。二十四史的煌煌巨着,说的不过是成王败寇。而且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假有无谁都不是真正地明了,向来都是众说纷纭。连一个“真”字都了不可得,更何况其他呢?
从哲学上,从柏拉图开始,到马克思结束。看了笛卡尔,看了斯宾诺莎,看了黑格尔,看了罗素。其中最欣赏的就是叔本华和尼采,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那些哲学,甚至不能挽救自己。一个孤独终老,一个疯癫至死。机械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更是对人类伤害最大的两种魔说!一个把有血有肉的人当做机器,一个把有灵有识的人当做畜生。
心理学上,最欣赏的就是弗洛伊德,荣格和马斯洛。什么潜意识,什么梦的解析,什么精神分析学。理论听上去不错,但都似盲人摸象一般。这些比起佛法来,简直差得太远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对人类的欲望做了个大致划分。但只是证明了欲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并没有提出对治的方法。就像医生告诉你得了什么病,却不能给你开药方!
宗教上,我非常不认同那些宗教的教理。信我者升天堂,不信者下地狱。信教者都是兄弟姐妹,不信者都是该死的异教徒,要拿起刀剑来消灭他们!这是何等的专制独裁,赤裸裸的霸道威胁!而且人永远不能成为上帝,只能做上帝的仆人,只能为荣耀上帝而活。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上帝的手里,那这不就是宿命论吗?
为什么要给人痛苦,为什么还要创造地狱,为什么不去拯救所有的人?那些宗教的经典上,充斥着不可思议的血腥和荒谬。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奴隶的宗教!所以我认为,上帝并不爱人,他只爱自己!比起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真是有天壤之别。一切创世主的故事,对于真正理解佛法的人来说,那只不过是神奇的笑话。
大科学家牛顿所说的一句话:“知识浅薄的人,会离开上帝。但一旦知识容量大增后,他又会乖乖的回到上帝身边。”我还要再加上一句,当他的知识由量变达到质变后,他就走向了佛陀!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耶和华,遇见佛陀才知道,原来我是撒旦!还好,最终都是佛陀!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而且,从东西方文明上说。东方文明注重的是道,是根本;西方文明注重的是术,是枝节。打个比方,西方就是斗鸡斗牛的文化。瞪着眼珠,哽着脖子,扑着翅膀,上蹿下跳。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打满鸡血其乐无穷的那一套。不斗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誓不罢休。结果就是,人类与万物和自然矛盾重重,最后同归于尽!不幸的是,斗鸡斗牛才是现在这个世界的主流。
东方则是乘龙乘鹤的文化,平和,典雅,飘逸!不与人争,不与物争,不与世争。有时耕读自乐,有时济民安国,有时求仙修佛!再回到华夏文明上来,儒家对死后的世界很少涉及。由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一向对于形而上的东西保持缄默。主要偏重于世间法,都是一些形而下的东西。
道家之前也是我很向往的,对于《道德经》和《南华经》都很好乐。但是总觉太过玄虚飘渺,令人无所适从。而且仔细对比了佛教,和道家衍化而来的道教。无生和长生,真空和虚无,修性和修命,解脱和逍遥。还是觉得佛教的境界,要高上许多。况且历史上佛教的高僧大德,很多都出身于儒道两家。
对于华夏文明之源的《易经》,我认为它是世间法的极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但是至多只能趋吉避凶,却不能了生脱死。况且,在“一划”之前和“未济”之后,也是一片混沌而已。最后,从文学上来说。刚接触佛法时,觉得文学与佛法是相通的。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和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往来密切。
从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往往跟佛法打成一片。时间长了才发现,文学是完全可以被包含在佛法之内的。可以说许多的祖师,都是伟大的文学家。只不过对这种诗词文章的小道,不屑为之罢了。大师们真正着眼关心的,是生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