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卫总手里唯一不如意的是房地产这一块,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房价上升过快,加之“非典”影响,还是遭遇了首次出售下降的问题,因此,退出天润公司的事也拖了下来。
这年年底,卫总和小韩带着儿子回到了程家大院。卫总正式接手了家族公司新一任董事长,而润德公司却是以整体出让的名义,法定代表人换成了一个姓程的年轻人。
从此,在天州奋斗了近二十年的卫总就消失在天州人眼里。只有个别人知道,润德公司新来的老总,那是卫总的本家侄子。
2、白玉茹。
白玉茹终究还是去了国外,不过,不是一直念念不忘的美丽国,而是新加坡。
白玉茹是卫总走的第二年夏天走的。
海鲜馆自然卖了。还有房子。
走之前的这几年,白玉茹试图成过几次家,还有过几次短暂的同居经历,但毫无疑问的都无疾而终了。一个三十出头有钱且漂亮的少妇,还是很吸人眼球的。
对于几次同居不成的试婚,白玉茹都不深谈,只是说了不合适三个字。但据那几个除了口袋有些瘪,无论相貌、学识、年龄都不错的男人透露,都表达了一个隐晦的共同说法:伺候不住。至于到底是因为什么却没人细说,这毕竟牵扯到个人隐私。不过,郭兴说可能还是为了钱的事,白玉茹说过:人可以和你过日子,但动用存款是不可能的。
白玉茹走之前,找过几次刘昆。刘昆的态度很明确:除了一起过日子的事兔谈外,其它随意。为此,两个人在刘昆办公室还有过一次。那是白玉茹走之前,特意去找得刘昆。
白玉茹亮出了护照、机票:只要你说一声让我留下,我就撕了。
刘昆还是摇了摇头,白玉茹说:那就给我留点念想吧。
白玉茹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儿子不愿意在天州,听不懂当地话是挠心的问题。
这次白玉茹乖了,不再自己找门路,而是托卫总帮忙办理。毕竟,既在侨乡又有海外公司的卫总办这些事不是什么大事。
白玉茹走的时候,还小范围的请了几个人话别,几个女人都泪眼婆娑的样子,这是从西川回来的事。但白玉茹走了以后就没了消息,很是彻底,如同拂过静水的微风,那些许涟漪消失后就了无痕迹。
(本书正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还有一万五千字左右。写的很累。心情很沮丧也很愉快。能在六十周岁的时候写一部百万字的书,当然是值得欣慰的事,但越来越少的浏览量,让人惨不忍睹。但还是坚持每日四千字的更新,因为是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