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俩人见面不多,但张畅对这个老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张畅在区委的时候,还亲自出面,解决了老太太失踪几年的待遇问题。当老太太接过张畅亲自送来的恢复待遇按正常退休处理的文件时,老太太流了泪还抱着张畅一连声的说:谢谢。
而且,老太太一眼就看出了张畅和刘昆的真实关系,虽没有对张畅明说,但还是说:孩子,这种日子我过过,做为女人,太难,太心酸。且从那以来,两人私下的联系就没有断过。
老太太说了孙子的名字,张畅才反应过来,刘昆应该叫马昆才是。脸上一笑:这个,吗(妈)…阿姨,我听您的。
刘昆却是忙了个一塌糊涂,一方面赵明山明确告诉刘昆:你去不去西川任职都行,但关口镇果品开发基地的事你必须要盯到底。说白了,这不是个人政绩的问题,而是改变天州农业结构的大事,做好了,对整个天州的农业发展不只是示范,对农业产业观念都有不小的意义,做不好,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刘昆就把作风整治的工作交给了胜利和小刘,而自己三天两头的跟着卫总上关口。
卫总是个极认真的人,专门成立了关口林果公司,聘请了一个当地的农业专家,又找了一个关口镇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还从老家请来一个专门研究“三农”的科研人员,组成林果基地的“三人小组”,自己亲任经理居中指挥,外围刘昆协调,政府赵冬梅出面,把一摊子事闹的风生云起。
按照卫总的规划,先种植万亩林地,尽量采用本地现有的海棠、山荆、楸子等做砧木嫁接优良品种,争取三年内产生效益。做准备期的三年内,卫总按当地山地亩产值保农民收入,但条件只有一个,必须按公司要求种植母本。
另一方面,“五宜居”的项目也进入了日程,前面出面的自然是卫总,而手续办理过程中的一些磕磕碰碰少不了刘昆去后面协调,而张畅则像个坐阵中帐的军师,处理相关文书资料,筛选原始股东。
不能不说,卫总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人,他提出一个前瞻性很强的思路:只做投资。实业投资只针对那些有发展前景但缺乏资金的行业,但人要可靠,账要算清。人可以用契约捆绑,账目,只以投资名义出现。人员投资,只针对三种人,官场上的“潜力股”,商场上的“牛股”,人脉圈中“优势股”。但不限于天州,而是所有黄皮肤的人。
所以,隔三差五的,四个人要聚一聚,当然,最多的地方还是卫总的老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