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秦雍六郡流民强迫入蜀,导致蜀地原居民被迫逃出蜀地而流亡他乡。
成汉国统治蜀地时期,向云贵引五十多万獠人入蜀,使得整个四川落入獠人之手,其中犍为、巴西二郡的獠人最为密集。
西魏?大统6年(540年),陵州獠人起义。
西魏?恭帝3年(556年),陵州籍县木笼獠在普宁县(今仁寿县)城北的石矩山(今望峨台)起兵,被江州刺史陆腾率兵镇压,杀1万余獠人,俘虏五千余獠人。
木笼獠人善于依山筑城,据寨为堡,易守难攻,朝廷派兵攻打数次皆被獠人击退。陆腾见状使用计策:因獠人善歌跳舞,陆腾派人到獠人城堡之下,搭起舞台,让歌伎表演歌舞声乐和各种杂技,忽悠獠人放松警惕纷纷出来看表演。计得逞后,陆腾趁机率兵攻打,使得獠人惨败。为了管理木笼獠人,在原来的地方设置夷歌乡,属陵州籍县管辖。这就是仁寿县夷歌乡的来历。直到清朝统治仁寿的时候,因仁寿县地广人稀,将原来仁寿县12个乡,合并成3个乡,其中夷歌乡分别划入到顺和乡、东林乡、县治。
北周?明帝初(557年—558年),陵州、眉州、戎州、江州、资州、邛州、新州、遂州等8州獠人联合合川的张瑜兄弟汉人3起义,率万余众,攻破郡县。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铁山(今荣威山脉一带)獠人起义,被陆腾镇压。
开皇18年(598年),隋文帝以“仁寿宫”赐名,将普宁县更名为仁寿县。
仁寿元年(601年),陵州木笼獠人联合嘉州獠人起兵。
唐武德初,收复州城以及木笼獠人的夷歌乡,以大唐收复失地,置唐福(复)县。
贞观六年(632年),木笼獠人反叛,被樊兴率兵镇压,废唐福县,分为唐福镇、唐福乡、夷歌乡,先后划入籍县、贵平县、仁寿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