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贼之大明战神

第57章 觉得有些不对劲

第57章 觉得有些不对劲

李佑算了一下,训练士兵的时间最少要两个月,所以两人决定十月底大军开拔,到了北平城正好两个月,士兵也练习两个月也有成效了。

想法很好,但计划没有变化快!

九月中,朝廷调集的大军已经齐集德州,李景隆为了拖延出征的时间,上书建文帝说大军以前互不统属,需要一段时间训练。

建文帝拿到奏折后,认为李景隆说得有道理,本来都要下旨同意了,黄子澄跳了出来,愣说李景隆是怯敌畏战,久拖必会贻误灭燕王的最佳战机,又说朝廷五十万大军不是吃素的,动动手指就能把朱棣灭了。

朱允炆也怕时间久了,朱棣羽翼丰满,不好对付,最后建文帝下旨,命李景隆尽快北上,寻找战机与朱棣决战。

听完李景隆的话,李佑一脸郁闷,想了想,说道,“不能再找点理由拖延一下吗?”

李景隆摇了摇头。

李佑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现实。

为了帮李佑拖延时间,李景隆想了一个比较扯淡的方法,先去真定与耿炳文大军会合。

从德州到北平总共六百里,到真定大约四百里,而真定到北平五百里,这样就多出了三百里地,李景隆计划每天要走五十里,然后在真定再停两天,这样就能多拖个十天时间。

每天五十里这个速度,对于大明的军队来说,算是急行军了,人步行速度时速五公里,五十里就要走五个小时,中间要休息,要吃饭,两头要搭建和拆除营寨,没有两、三个小时完不成。

听完李景隆的规划,李佑无奈点了点头。

第二天,天还没亮,士兵就起床,开始拆卸营帐,打包装车,吃好早饭,李佑一声令下,每个人背上三十斤肉和三个馒头,开始负重跑!

第一程二十里,要求十二刻钟完成,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然后休息半个时辰,在这期间练习队列;之后继续,负重十里,然后休息一个半时辰,吃饭、午休和队列练习;最后二十里负重,要求在下午未时三刻前到达营地,开始技能训练。

好在士兵们有了前面十多天的练习,营养也补上来了,体能有所增加,但就算这样,也有六百多人的表现很拉胯,当天晚上就被李佑送回了原来的部队中。

在李佑的队伍里,累是累了点,但待遇是真的好,不仅仅是吃得饱,还吃得好,顿顿有肉、有鱼。关键在这里活得像个人,除了训练时,没人敢打骂、惩罚士兵。

六百人中,有一些“聪明”人,就是想偷奸耍滑而已,没想到李佑直接下了狠手,撵人!很多人哭着求着让李佑给他们一次机会,李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李佑拿这六百人作伐,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让剩下的一万人全心全力地练好本事。

南京城,曹国公府,李佑的小院前。

“白玉,你给我闪开!”徐景昌掐着腰,非常嚣张地喊道,“今天,无论如何我要见到李佑!”

“我家少爷吃完药,刚睡了过去!”白玉伸出双手,展开双脚,摆了个“大”字形,堵住了小院的门口,说道,“徐少爷,你改天再来吧!”

徐景昌郁闷,白玉更郁闷,这些天白玉不知道挡了多少人的驾,就连宫里派来探望李佑的太监,也被白玉挡了,用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