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全家人都回来后,吃了一个团圆饭。
苏芫汤足饭饱,“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
兰氏心疼:“在外边当然不可能讲究了,你多吃点,看看都瘦成什么样了。”
苏芫无语,好像在亲人眼中,自己始终是瘦骨嶙峋的模样。
第二天,苏芫去了医馆视察。
钱大夫和阮大夫纷纷问好。
但才刚开门,就有病人来了。
钱阮两个忙得不行。
柱子道:“现在咱们杏林堂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很多人首选来这里。”
“那其他医馆没来闹的吧?”
半夏插嘴:“谁敢呀?”
木澜道:“之前不是闹上过公堂?大家都知道杏林堂背后可不简单呢。”
苏芫笑:“这个误会挺好的, 能震慑不少宵小。”
“就是。”柱子点头。
桔梗帮着病人抓药,有点忙不过来,苏芫忙让其他几人忙去。
自己去找了马博,马博现在不忙正事,忙“副业”去了。
之前苏芫写信说过一些玻璃器皿的事,表示现在的药玉琉璃不够透明,不够精细,可以做艺术品,却不好拿来做实验。其实可以制作出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玻璃来,这对研制药物有很大帮助。
于是马博头脑一热,就让苏芫写下配方,他来研究看看。
琉璃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瓷器的发展限制了它进化的脚步,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没需要,导致一直停留在当前阶段。
现在苏芫提出的新玻璃实际是一种钠钙玻璃,可以吹出更薄更大的形状。
马博兴奋的带她去看,指着一排制作出来的玻璃道:“师傅,您瞧这些合不合格?”
苏芫拿起来,透明度还不错,只是形状吹制出来还不怎么成形。
她说了一遍,然后又把通过小霸王查到的一些细节告诉他,“所以,你不用太着急,多尝试几次,等做出来了高透明度的玻璃,还能制作玻璃镜子,比铜镜好用些,不用把人照得发黄。”
马博似懂非懂的点头,师傅能就一定能。
当然马博也没落下一些药的研制,他不仅把周家军中一些军医拉了过来,还收了不少徒,让他们分工合作。
苏芫咋舌,自己岂不是有很多徒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