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锅底人

第61章 凿壁插桩

第61章 凿壁插桩

到藤顶部还有一丈多高的距离,可修三四级踏步,谢仲玉却停住了修藤梯。因为越往上藤蔓越小,都是近一两年发的枝条,很嫩,韧性弱,他怕这些枝条承载不住自己的重量。

接下来只有凿洞钉桩了,在石壁上凿洞完全不同于平地上凿洞,平地上双脚可以稳定身子,左手握凿子右手握锤子击打凿子。

在石壁上他的体重主要压在脚趾上,十个脚趾稳不住身子,还得用左手抓着藤,只能用右手拿着凿子撞击石壁。

凿的孔洞就在他右眼的上方,稍微偏离藤梯一点,只有这个地方才顺手,才使得上力。

他拿着凿子在要凿的孔洞部位先轻敲一下,随即闭上眼睛作老力一凿子下去,“嘭”的一声震山响,石块纷飞,火花四溅,石壁上留下一个碗口大小的凹坑。石粒溅得他生疼,好在他皮糙肉厚

这个坑口有点大,如果他继续照这个力度砸的话石壁上会出现一个宽口的大窟窿。而他需要的是一个酒杯口大小,一尺来深的洞孔。于是他减小力度,用暗力敲击。

大约敲了五百下敲出一个深一尺的洞,这个洞不规则,解仲玉对这个洞进行了修理,又大约敲了两百下,一个内稍宽外窄的条形洞孔凿成了。

这时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他下到木梯上转过身子坐在踏步上歇个子火,然后用绳子吊了水和食物上来补充一下体力,接着吊了一根木桩上来。

木桩刚好插进孔里,用凿子敲击木桩的外头使木桩跟石壁镶得跟牢靠一些,有了这个坚实的支点他接下来的作业轻松多了。

他左脚踏着藤梯的最后一级踏步,右脚的脚拐挎住木桩,左手攀住藤很快完成了第二个孔洞。

当他再次下到梯子上准备吊木桩上来时祝宝丹不给了木桩,要他收工。

她说这种高空作业要劳逸结合,不要急于求成。孩子还小,出洞也是十几年后的事。

解仲玉答应不再新开孔洞只把这个木桩钉进去就收工。

有了这两个坚实的桩做支点解仲玉凿第三个洞孔更加轻松便捷些。他左脚踏着下面的桩子右脚的脚拐挎住上面的桩子,这样整个人就稳稳地扣在石壁上。

他的左手可腾出来握凿子,右手用锤子敲打凿子。先凿一个孔洞的工夫这会儿可以凿三个了。

之前每吊一根桩子上来都要下到木梯子上,因为拉绳子必须两只手才能进行,只有在梯子上他才腾得左手出来。

现在只要将运输绳子缠绕着腰间再系在右脚挎着的木桩上吊木桩上来,这时绳子起到了稳定身体的作用,安全多了。

这样大大加快了进程,一天里可以栽五个桩。

解仲玉估摸了一下,到崖顶需栽两千多个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崖上工作一百来天,因为天气打岔,雨雪天是无法上崖的。

照上面的速度五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工,这样的话他们的儿子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出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一个历史爱好者穿越到了南宋,变成了宋宁宗原本六个月就死去的祁国公主,并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赵灵笙。安安稳稳的当了十四年公主后,就在宋宁宗的养子、大宋太子赵询重病之时,向宋宁宗推荐册封赵灵笙为皇太女。沉默了十四年的女帝养成系统突然开启,赵灵笙成为了历史第一个皇太女,从而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大宋盛世。赵灵笙寿终正寝后,庙号最终被定为!
明月梦婵娟
还未成为大汉兴武帝的我被盘点了
还未成为大汉兴武帝的我被盘点了
穿越三国演义,喜得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的背景。彼时曹操厉兵秣马要夺荆州,又颁布‘生人妇’法令。刘默妻死母改嫁,悲愤中觉醒『最强降维打击召唤系统』,首抽ssr李初阳,他准备赤壁大战后投靠刘备,结果天不遂人意,苍穹浮现一道盘点光幕……ps:本书盘点流、召唤流、奇观流混杂,提及99.9%的史料以及事件皆属捏造,三国人物亦非主角,勿代入刘默视觉
太平经
列强?不,请叫我和平缔造者!
列强?不,请叫我和平缔造者!
“什么?你让老子抢银行?”“不干,老子可是良民!”“什么,奖励几百条枪?”“玛德,干了!”“什么,让老子抢女人?”“不干,老子在前世可是五好青年,你不要败坏我的名声啊!”“什么,奖励一辆三号坦克?”“他奶奶的,老子都被打成叛匪了,还要什么狗日的名声!”“系统,这,抢一个老婆就给一辆坦克是吧!”异世大兴帝国末年,南北混战,列强肆虐,民不聊生,张晋无意间被帝国掠夺系统带到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
小吊里个郎当
大明:我朱权,殖民全世界
大明:我朱权,殖民全世界
穿越!朱权懵了?不过好在他运气不错,或者因为一个好名字的加成。他居然成了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九大塞王之一,宁王朱权。那个被朱棣一句平分天下就找不到北的朱权!靠!朱权懵逼了!好在,系统觉醒。签到得积分。积分能兑换。不知不觉中。朱权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站在了世界之巅!
扶摇
大宋小郎中之逆天改命
大宋小郎中之逆天改命
一名现代中医药大学高材生意外穿越到北宋徽宗年间,依靠自己医术,在大宋混的风生水起。官场之上,深的徽宗宠信,大宋官场呼风唤雨……情场之中,美女保镖、知心御姐,各国公主、莺莺燕燕……战场之列,西灭西夏,北平辽金、东踏扶桑……以一己之力,保华夏之文明。
月落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