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早上刚刚吃完早饭,就有小吏来上门专门汇报此事。
美好的一天刚刚开始就不得不被迫工作的秦朗对此十分抗拒:“古语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郑国来的也好,韩国来的也好,什么国都可以,只要愿意留在南阳,不要计较那么多。只要考试通过,那就让他们任职。”
其实秦朗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南阳本来就是一个无人之地,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是自从秦朗任职南阳郡守之后才来的。
当初为了让南阳多一点人口,几乎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当南阳发展起来了,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如果这个时候开始排外,秦朗觉得是非常不利于南阳发展的。
所以小吏的意思秦朗是明白的,刚刚对韩国的八色旗打击完,接着就有这么多韩国商人来找工作,实在是有点太过于巧合了。
而且自从大炮和飞艇面世之后,要说天下十国不来窃取制造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好在关键工艺和步骤都记在秦朗的脑子里,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制造的环节,掌握关键步骤的工匠并不多。
其实大炮也好,飞艇也罢,绝对不是掌握一两个环节就能造出来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太多也太苛刻了,尺寸、温度、材料等等都决定着材料是否合格。
更何况,在秦朗的内心里,有一个想法始终没有说出口。
虽然天下分为十国,甚至十多个国家,但是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说着同样的话,写着同样的字,其实都是同一个血脉,有着共同的祖先。
如果有一天,有一些金发碧眼的人或者黑皮肤的人带着坚船利舰用大炮轰开国门,是不是还会出现惨剧?
有了这个想法,秦朗对于天下十国会不会来偷师学艺,其实是抱有强烈的赞同态度的。
只有大家你争我赶地研发,不断超越对方,才能让这些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快速发扬光大,也才会不受欺负。
实际上欧洲也就是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各国你追我赶地发展起来的,这与当前的天下十国格局何其相似。
所缺的无非就是工业革命这个基础,所以秦朗倒是很愿意把这些最为基础的知识撒播出去,让它们在天下十国开花结果,看看能创造出哪些奇迹。
基于这个想法,秦朗说出了那番话。
“以后无论是哪一国来的,无论他们可不可疑,只要我们还没有掌握实实在在的证据,就要一视同仁。”
“现在市政厅事务繁忙,尤其是有过办事、办案经验的人,可以对他们稍微宽松一些,其实说起来,他们只是对咱们南阳推行的简化字不太熟悉,这个应该给予一些倾斜。”
于是小吏就带着秦朗的叮嘱给韩家三兄弟发了考卷。
“请三位在一柱香的时间内作答完毕,只要及格,就可以成为市政厅的吏员了。”
接着一根线香被小吏点燃,韩氏三兄弟开始执笔答题。
从来只有他们考别人,何曾想过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考,看着卷子上密密麻麻的字,三兄弟的汗都下来了。
但是为了卧底大计,三兄弟不得不横下一条心,连猜带蒙地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