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

第164章 铁门关3

铁门关上,中年守将一脸凝重地望着关外的府州城大军,缓缓问道:“晋王到哪了?”

身边一名西夏将领出声回答:“回将军,按时间推测,晋王大军到达铁门关应该还需一两日。”

闻言,中年守将重重吐了一口气,语气坚定道:“那本将就守上两日。”

话音刚落不久,那边的十几架投石机已然投掷出点燃引线的火器。

随着几道带着烟雾的抛物线出现,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在铁门关上依次响起来了,如同大雨天的雷声,却密集得令人耳膜难忍,惊心动魄。

几十轮的轮番轰炸仅仅持续了半刻钟的时间,但铁门关上的西夏守军已然乱了阵脚,许多被炸伤了的士卒倒地呻吟着,声音痛苦不堪。

府州军火器厉害的消息,已经不仅仅是太原城的那一战,还有一路的攻城掠地,都在传递着府州军火器之不凡。

但当这些铁门关的守军第一次见识时,还是超出了他们许多人心中的预想。

纵使他们因为提前做了对敌方火器的防御死伤的人不是太多,但那一声声威力强大的巨响声仍然深深震撼着他们的内心。

这一紧急的情况下,许多人已经没时间去想对方的火器为何如此厉害,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真正的攻城就要开始了。

许多人踉踉跄跄走到城边,看着关外的情况。

十几架攻城车在没有护城河的铁门关外,似乎更加适用,没一会儿便被推到了铁门关下。

带着云梯的战车紧贴城墙,攻城的士卒开始攀爬,动作熟练到了极点,却还是难免有人被箭矢射中,巨石砸中。

攻城鹅车内,叶凡与车内的二十几个魁梧士卒配合默契,推动着鹅车狠狠撞向了大门。

可铁门关这道大门正如米禽达所说,坚不可摧,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竟丝毫没有一点要被撞开的模样。

尝试十几下无果,叶凡便放弃用鹅车撞击大门的想法。

他刚刚走出了鹅车,一支箭矢便歪打正着地射在他的铁甲上,却也没有造成一点伤害。

周围,是士兵攻城与守城的喊声,箭羽飞掠的声音,石头砸到人的声音,热油燃烧的声音。场面混乱,攻城艰难,双方攻城与防守一开始就很激烈。

叶凡背负巨刃,踏上了云梯。

只是在他刚刚踏上云梯的瞬间,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石头和一名士卒的身体也顺着云梯滚落下来。

见状,他连忙后退几步,避开了巨石与士卒的身体。

叶凡下意识低头看了看倒在地上的士卒,见其奄奄一息,满脸是血的样子也没多少感觉,毕竟这样的攻城战每一秒都在死人,没时间分心去想这些事,没时间去同情自己的每一个兵。

为了能少死一个人,尽量减少伤亡,他只能用最快的方式攻下这烦人的铁门关,于是他迅速爬上云梯。

此刻,上方的中年守将注意到了叶凡,或者说注意到了叶凡穿着的一身铁甲,眉头微微一皱。

前方的情报里,就有关于这个铁甲人的一些传闻。

此时见其身着如此厚实的铁甲,动作却敏捷得近乎诡异,第一时间自然就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

高手使用云梯登上城墙,一般都能为后方的队友争取攀爬云梯的时间,这样的人,一般也会让守卒更为重视,亦如此时的叶凡。

中年守将俯身搬起一块百斤重的巨石,朝着叶凡的方向扔了下去。

叶凡注意到巨石的袭来,却也不可能躲避或者后退,只得一咬牙伸出右手硬碰硬。

铁拳套护住的右拳在与巨石的碰撞瞬间,一声巨响砰的传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军游勇闯明末
军游勇闯明末
三十多岁军迷汪轶鸣单身、事业不顺,还负债累累。无意中获得神秘VR游戏装备,本是消遣,怎想意识穿越至明末时代,由一锦衣卫小旗官开始利用游戏金手指勇闯明末,不但改写位面历史,自身人生也逐步发生着改变…
Leo大帝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