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高兴地挺直腰杆,打起精神收拾行李。
素梅和小三子帮着整理破烂的行李。
凌潇潇逐一检查,丢弃了打满补丁的衣裳,聪明的小娃子拉着她的衣角。
她牵着小娃子,坐上马车,直奔新宅子。
小三子去买床铺一应生活用品,素梅收拾卧室,管家女儿添置厨房用具。
老管家坐着马车去请往昔熟悉的工匠。
跟着凌家主母到京都的柱子,原在凌府负责修缮,被凌不菲撵出府,靠打零工过活。
围坐在庭院的石桌前,凌潇潇心中有图,柱子眼里有活,一点就懂。
延伸湖景大露台,装饰外堂的三间包厢和正厅大堂,花费不菲。
凌潇潇将三百五十两银票悉数交给老管家。
这和凌家的陪嫁相去甚远,但凌潇潇已知足,若不是自己脸皮够厚,连老破小都不可能有。
柱子老实可靠,技术过硬,包揽了大工的活,小工另请。
天未亮就开工,天黑净了才收工。
既然老管家信任柱子,也是凌家的旧人,凌潇潇也不急于进度。
柱子心灵手巧,干活细致,识字不多,还懂看图,延伸出去的大露台已初具规模。
她时常凭栏远眺,看着来来往往的小舟,大多都是游客带着红楼里的姑娘泛舟游玩。
得闲就四处闲逛饭铺,了解各家的经营模式和出品菜式。
装饰很费了一番功夫,走遍全城寻来特色物件,虽不奢华,却富有意境与美感。
精心设计了八菜一汤,挑选食材,研制调料,悉心地教授素梅和小三子,还有老管家的女儿。
经她亲自下厨整治的菜肴,无不叹为观止。
从不下厨的相府嫡女,摇身一变,胜过京都有名的大厨。
凌潇潇故弄玄虚,声称自己遇见河神。
河神怜她可怜,教她生存之道,谁知道世上短短几分钟,河里竟是十余年。
一转眼,已是两月有余。
宅子装饰得温馨可人,恍若神仙屋,每一间包厢都成功地借了花窗的外景。
堂前挂着相爷贵女的挥毫佳作,墙上挂着水粉画,五王爷没说错,凌潇潇确实书画一流。
素梅和小三子的厨艺也大有长进,她决定以“逍遥馆”为饭铺名。
酒好也怕巷子深。
声势浩大的开业引来不少围观者,却接连五天也无人进铺问津。
素梅和小三子坐不住了,所购食材均进了自家人的肚子。
凌潇潇打起了红楼有名的艺妓小桃红的主意。
管家说,家父在时,常请小桃红来府中唱戏,赏赐不菲。
既然有这段交情,岂能不用?
她亲赴红楼,等到天黑才见到声名远播的小桃红。
她熟练地与小桃红拉家常,故人女儿落难至此,小桃红也无比唏嘘。
凌潇潇打开精心烹制的葱油鸡,一揭开盖子,黄灿灿的鸡皮,薄薄的葱汁浇在鸡皮上闪着光。
小桃红提起筷子试了一口,赞叹不已。
凌潇潇故意摊得有摆相,实际上份量并不足,让小桃红意犹未尽。
小桃红提出订菜,凌潇潇愿意免费连续三天给小桃红送午膳,只是送菜的小厮会沿路叫喊,“逍遥馆给小桃红定制午膳。”
小桃红抿嘴一笑,这何乐而不为,反正也不用自己使力气。
翌日临近午时,凌潇潇提着食盒坐在马车内,小三子涨红着脸喊不出口。
凌潇潇瞪他一眼,“做大事者不拘一格,你喊两声都怕丢人,只能去讨饭,讨饭还要说好话,你连讨饭都没资格。”
小三子一扬鞭,声音洪亮地喊道,“逍遥馆给小桃红定制午膳,豉油焖鸡。”
扯了一路的嗓子,还未到红楼,远远看到小桃红眺窗远望。
凌潇潇提着食盒进了馆内,这豉油焖鸡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连三天,等小三子和凌潇潇回到逍遥馆,三间包厢已满。
老管家忙着上菜,素梅和管家女儿在厨房忙着做菜,凌潇潇赶紧接过老管家的活,小三子进厨房帮忙。
自此,逍遥馆名噪一时,慕名而来的食客还需提前七天订座。
渐渐,来的不仅仅是富商,还有达官贵人。
小侯爷带着部下官员进了逍遥馆,看见端茶的凌潇潇吃了一惊,吓得不敢抬头。
凌潇潇也装作不认识,不卑不亢地上菜,以瓷盘子盛上时兴的水果,再沏上消食茶。
其器皿和出品相得益彰,增添了五觉的愉悦。
不少达官贵人不便前来,逢重要宴请,都让小厮来逍遥馆买食盒。
三人在厨房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忙碌了整整一个月,虽然辛苦,所得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