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氏王朝

第213章 朕相中董白了

过了几日,董平亲自为吕布等人送行,许攸等人也没有让他失望,经过一番考虑,全都向现实低了头。

他们答应为董平效力,去并州和幽州征伐外族。

董平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带兵去塞外,但是随着身边能人越来越多,没必要凡事都亲力亲为。

冀州如今刚刚平定,董平便临时留在了邺城,暂时把这里当成了大本营。

董平把贾诩叫到身边,吩咐道:“先生,让冀州的暗部都行动起来,不论是官场,还是世家,先给我好好的审查一遍,有问题的马上整治。”

刚刚接手冀州,董平要大刀阔斧的整治,因为韩馥性情懦弱,滥好人一个,对很多官吏都比较纵容,就像益州刘璋一样,这和董平的处事原则完全相反。

所以必须大刀阔斧,严厉整饬!

贾诩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马上照办。”

董平借此机会,要收拾一批世家,然后再拉拢一批,说白了,冀州要重新洗牌。

原先不管是依附韩馥的,还是对袁绍忠心的,都要好好的清理一遍。

这几年,董平兴建的钱庄,也是遍地开花,基本上地盘打到哪里,钱庄就会开到哪里。

现在入主冀州,董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时间钱庄就像雨后春笋孙一样,在冀州大地纷纷涌现,名字叫汉通钱庄。

汉通就是大汉通用之意。

这种钱庄只在董平地盘上有,江东荆州兖州都没有。

既方便了百姓,也彰显了汉室的威严,因为钱庄打的是朝廷的名义,所以没人敢效仿,也没人敢捣乱。

这一日,董平陪着刘协,两人微服出巡,惬意的走在街上,典韦和马超跟在身后不远处。

刘协很享受这种悠然闲逛的时刻,无忧无虑,看着周围热闹的一切,让他非常的欣慰。

因为这一切,感觉也有他的一分功劳,这种感觉刘协很陶醉。

“你看,这是邺城第一家汉通钱庄,已经完工开业了。”

“这是我大汉开的第几家钱庄了?”

刘协非常兴奋,见钱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他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

“已经有三百多家了。”

“这么多,那里面得多少钱啊?”刘协张了张嘴,目瞪口呆。

一想到先帝费尽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敛财,现在,董平只是随随便便的开了一个钱庄,就一下子聚集了数不尽的财富,刘协大为敬服。

“太多了,反正,咱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用为钱财发愁。”

发现排队的还有很多世家子弟,刘协暗暗点头,连世家都愿意把钱存到钱庄,可想而知,天底下这么多世家,那钱庄里的钱,多的简直无法想象。

再多的金银,只要存进钱庄,就变成了朝廷的财富,而董平不管是养兵还是修建设施改善民生,都可以直接从钱庄里拿钱来用。

钱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董平可以得心应手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且,世家存在钱庄里的钱,一旦发现家族有问题,董平一声令下,就可以把他们的钱财彻底冻结,然后充公!

这也是制约世家的一大利器!

经济制裁,古往今来,都是通用的!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是一所刚刚修建的学院,占地上百亩,就在邺城的北郊,门前进进出出,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刘协两眼一亮,快步走了过去,抬头往门楼上看去,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四个大字:寒门书院。

一左一右还有两个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寒门书院?里面都是穷人的孩子吗?”刘协大感兴趣,迈步就走了进去。

董平点点头,“这里面的学生,他们的家里,无一例外,都为大汉做过事情,有过功绩,很多孩子是我军阵亡将士的遗孤。”

董平边走边说:“有钱的世家子弟,族里有教书的先生,甚至还有私塾学馆,你像颍川的颍川书院,荆州的水镜山庄,都聚集了不少顶级世家的学子,但是穷人的孩子,却连个读书认字的地方都没有,有的人一辈子到死,甚至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董平越说越激动,“很多将士,杀敌勇猛,壮烈殉国,家中留下孤儿寡母,生活没了着落,就算我们可以给他们抚恤,可是孩子们长大以后,也得有个出路啊,有了寒门书院让他们多认一些字,学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将士们在疆场拿命去拼,董平不想辜负他们。

现在拿下冀州,占据大汉一半的领土,董平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放手做一些事情。

再说,他一直在打压世族,自然就需要培植更多的寒门,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件事,早晚都是要做的,今后不可能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仰仗世家。

但是因为条件有限,董平不可能在古代普及义务教育,让所有的穷人孩子都来读书,那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目前都是有选择的在挑选,打仗负过伤的,或者阵亡的,有过贡献的,这些人家里的孩子,优先有机会进入学院读书。

刘协问道:“那这里面教书的是些什么人呢?”

“都是从世家挑选的,放心,他们不敢敷衍,这也关系到他们每一个家族的功绩。”

董平很有自信的回道。

让世家帮他培植寒门的力量,这件事,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是董平现在掌握着这些世家的生死。

比如谁家里有人犯了事儿,罚他来教书,他敢不来吗?

很多时候,拳头要比嘴巴管用的多。

枪杆子出政权,这是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真理。

兴建钱庄、建寒门书院、整治官吏、鼓励农商、开展屯田……打完袁绍之后,似乎董平比之前更忙了。

冀州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加速运转了起来,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

对于吕布女儿的婚事,董平也是非常上心的,抽空回到洛阳,他就找机会让刘协和吕绮玲见了面。

正好抽空带着刘协去踏青,把严氏母女也带上了。

吕绮玲从小就喜欢枪棒,性格和孙尚香差不多,人也英姿勃发,奔放洒脱,让刘协很快就有了好感。

董平对严氏说:“现在奉先在并州出征鲜卑,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我看你们娘俩就干脆搬到相府,咱们都是一家人,奉先是我义兄,绮玲也是我的义女啊,彼此也有个照应。”

董平伸手指了指在远处并肩骑马的两人,“我这也是为了绮玲着想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永嘉十二年,苏州府大水,房屋倒塌无数,良田被淹无算,数万百姓衣食无着,成为流民。李想穿越过来,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弟子,就在他感叹着老天或者系统不公的时候,却被一阵吵杂声惊醒。只见几名彪悍的汉子忽然闯了进来,为首的却是一名体型壮硕,膀大腰圆的少女。少女手提两只硕大的铜锤,至少五六十斤,这彪悍模样,后世的举重运动员,都没法比,这么猛的妹子可真是......没见过。少女环顾一圈,最后看到了李想,脸上露
佐蓝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