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初见蔡琰
董平一眼就认出了里面有王定,王允最小的儿子,屁股上已经出现了红印子,才十几岁,肯定受不了。
董平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之前我提醒过你们,这里是兵营,凡事都有规矩,竟然把我说的话当儿戏,活该被打,家里可以宠你们,但我这里是兵营,本将军一视同仁。”
不过,董平还是冲那几个行刑的军卒使了个眼色,提醒道:“都细皮嫩肉的,注意点,别把人打死了。”
就算打的轻一点,二十棍子下去,一般人也挨不住,不到五下,就有人晕了过去。
“从现在开始,都给我长点心,如果再犯,下一次打的只会更重。”董平面无表情,就连围观的杨修等人,也禁不住瞪大眼睛,心里突突直跳。
人晕倒了,杖刑照样继续,二十棍子之后,无一幸免,屁股都开了花。
“将军,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杨修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怎么?我做事还需要你来教吗?”董平脸色有些阴沉。
杨修壮着胆子说:“我们不是杀敌的将士,你明知道我们身子弱,禁不住重刑,你却执意为之。将军,暴而无恩,易犯众怒,你如此对我们,恐难以服众。”
杨家四世三公,杨修从小家庭就优越,这种时候也只有他敢站出来指责董平。
“暴而无恩?小小年纪,就敢教我做事,杨修是吧?从小挨过打吗?”
杨修摇了摇头,“我又没做错事,为何要挨打?”
“好,今天就给你补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来啊,军营重地,杨修顶撞上级,赏他十马鞭。”
“喏!”
过来两个西凉兵,不由分说,便把杨修摁在了地上。
杨修大声高喊:“为何要打我?我何错之有?”
话音刚落,鞭子便落在了屁股上,啊的一声,杨修差点从地上蹦起来,疼的嗷嗷直叫。
董平没再理会杨修,指了指旁边受了杖刑的那些人,吩咐道:“让郎中给包扎一下,都带下去。”
贾诩却提醒道:“恐怕他们的父母知道后,都得吓个半死,然后把火气朝主公身上撒。”
董平不屑的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非就是去朝堂上奏我一本。”
叮嘱大家严格操练,不准懈怠,董平巡视了一遍,便骑马回城了。
来到西门外,见来了几辆马车,后面几辆车上堆着满满的全是书简,董平非常好奇。
心中思索:“这是何人的车队?”
能趁好几辆马车,还有这么多的书简,显然是个极有身份之人。
正好前面的车辆到了城门口,要接受盘查,车上下来一个老者,满脸风霜,显得很苍老,衣着也很简单,但两眼却炯炯有神,从他身上董平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
书香气,而非书生气。
书香气只有满腹经纶饱读学识的人才有。
老者虽然一路风尘,却精神奕奕,脸上带着亲和的笑容,对守城的门卫拱了拱手,“在下陈留蔡邕,奉相国之命,特来洛阳。”
“行了,不用盘查了,这是家父请的贵客。”董平冲兵卒摆了摆手,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笑着迎了过去,“在下董平,见过先生。”
蔡邕上下打量了董平几眼,忙还礼道:“果然是少年英雄,这一路之上,老朽可没少听人说起你。”
因为董平大闹洛阳,一传十,十传百,消息早就传到了各地,蔡邕刚一进入颍川,就听说了。
“先生一路劳乏,辛苦了。”
董平知道蔡邕是被老爹活活给逼来的,董卓行事张扬,做事豪横,一开始蔡邕是拒绝的,董卓直接怒了,派人传话:“我有夷你三族的权利,敢不来乎!”
董卓一向直来直去,繁文缛节那一套他不擅长,也不喜欢。
明明是想请蔡邕进京,结果反倒成了赤裸裸的逼迫,蔡邕没办法,刀架在脖子上,为了保全家小,只好委身屈从。
虽然是被胁迫来的,但文人风骨还在,蔡邕并不像那些胆小怕死之人那么唯唯诺诺。
忽然从旁边的马车里飘来一阵香风,淡雅芬芳,令人有些神清气爽,董平指了指里面,问道:“里面是否是先生的家眷?”
“拙荆早亡,车里是小女。”
随即,蔡邕冲着车里喊了一声,“女儿,还不见过少将军。”按说女人不易抛头露面,但董平的身份实在太显赫了。
车帘挑起了一角,露出一个身穿白色长裙的女子,一张灵动淡雅的脸蛋,虽然不施粉黛,但此女别有一番迷人的魅力,明明长的很漂亮,却令人不生丝毫的邪念,甚至会忽略她的美貌,为她的气质所迷醉。
明亮有神的眼睛,淡然恬静的气质,就像一本收藏多年的书卷,令人着迷,想细细品鉴,不忍亵渎。
蔡邕身上的书香气,这女人身上也有,而且浓烈中带着淡雅的芳香,更有韵味。
“奴家蔡琰,见过少将军。”
蔡琰轻轻俯身,行了一礼,可是等了一会,也没听到声音。
蔡琰抬起双眸看了看,董平正一眨不眨的看着她,虽说不像那些登徒浪子眼神直勾勾的带着邪念,但如此近的距离,被人盯着看,蔡琰顿时脸上浮出了红晕,羞的心砰砰跳了起来。
“小姐真是天姿国色,冒昧了,刚才看的有些着迷。”董平歉意的笑了笑,随即翻身上了赤兔马。
蔡琰生的漂亮,经常被人盯着看,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没有生气。
董平身形健硕,配上鲜明耀眼的盔甲,更衬托出一身英雄气,等董平上马之后,蔡琰又多看了两眼。
金甲生辉,宝马神骏,人也是俊朗不凡,蔡琰跟着父亲在江南漂泊流浪了十多年,倒第一次见到如此英俊的少年将军。
第一次见面,谈不上心动,但绝不讨厌。
董平头前引路,马超紧随其后,一众甲士直接引着蔡琰的车队去了相府。
蔡邕初来乍到,还没有安身落脚之地,自然是客随主便。
来到相府门前,下马之后,董平冲门卫吩咐道:“去通禀一声,让家父来迎接贵客。”
“啊?”
门卫楞了一下,董卓自从做了相国,除了吕布来投奔的时候出迎过一次,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
就连那些公卿大臣,董卓也不会亲自出迎,今天这是怎么了?来了什么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