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在靶场给懿安皇后做完按摩的崇祯回到御书房刚坐下不久,就有小太监来禀报:
“陛下,左都御史李邦华求见。”
手里拿着一个竹节正准备打开的崇祯,听到小太监的禀报,顿时放下手中竹节,随口吩咐了一句:“传他进来。”
崇祯嘴里说着,心里却是在想,这刚下朝会不久,李邦华去而复返,到底所为何事?
崇祯愣神间,李邦华跟着小太监已经来到了御书房。
“微臣参见陛下。”
崇祯随意抬了抬手:“李爱卿免礼平身,你这刚下朝会没多久就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听崇祯这么说,李邦华略显尴尬,但还是壮着胆子把来意说了出来。
“启禀陛下,朝会上陛下让微臣先从督察院内部整顿开始,这些年微臣虽然闲赋在家,但也知道督察院一直在东林党手里。”
“督察院的御史恐怕大多也都是东林党,如今杨涟虽然离职,但那些御史却还在。”
“微臣要是把他们全部都撤了,那恐怕督察院就没人了,要是不撤,又恐会影响督察院运转。”
崇祯还以为李邦华有什么重要的事,听完以后才知道,这不就是来要人的吗?
可自己哪有那么多御史给他。
咚咚咚……
崇祯不自觉的敲起了桌案。
一边敲一边想,御史这个职位需要有热血、敢说真话、不惧权贵的人来做。
可这样的人哪里有呢?崇祯思来想去突然灵光一现。
前段时间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仅仅是被人挑动,就热血上头敢和自己这个皇帝叫板,这样的愤青要是调教好了,不就正适合做御史吗?
当然,说国子监的监生是愤青,崇祯可没有半点要贬低他们的意思。
崇祯想表达的是,国子监的监生是一群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人蛊惑挑动的热血青年。
崇祯一念及此,和煦的对李邦华说道:“李爱卿,你这是来找朕要人的吧?”
“朕这里没有人,不过朕给你出个主意,你去找礼部尚书倪元璐,让他从国子监的监生里面挑一些人手给你。”
“当然,爱卿要是不放心,也可以自己去挑。”
李邦华听得一阵愕然,诧异出声:“陛下,那些国子监的监生,什么都还不懂,怎么做御史。”
崇祯摆了摆手,呵呵笑道:“李爱卿说的不错,他们什么都不懂,是缺点,但也正因如此,这 同样是他们的优点。”
“他们尚未步入官场,也没有沾染官场上的一些不良气息,就犹如白纸一张,在纸上画什么,就看李爱卿你自己的了。”
李邦华恍然大悟,眼中泛着亮光,对呀!从其他地方调来的人,哪有自己培养的好用。
被崇祯点通后的李邦华忍不住称赞:“陛下才思敏捷,微臣佩服之至。”
崇祯听着李邦华的马屁浑然不觉,又拿起刚刚放下的竹节,摆了摆手:“李爱卿要是没有别的事,就退了吧!”
“微臣这就去找倪大人,微臣告退。”李邦华说着,躬身一礼后便退了出去。
崇祯也从竹节里将裹好的小纸章给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