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就算当年的土木堡战败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错,但你身为朱家后人,怎么可以这样诋毁自己的祖先?还在朝堂上骂明英宗是废物。
崇祯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倪元璐就赶忙跳了出来:“陛下慎言呐!即使英宗有错,陛下也不能冒着天下之大不为,批判英宗皇帝。”
崇祯却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有什么不能批判的,做错了事还不能让人说。”
范景文见状,也不得不感慨皇帝的头铁,完全不顾及自己名声,念及此处,心想,决不能让皇帝再这样头铁下去,于是迈步而出:
“陛下,陈必谦所言确有过激之处,但也却如他所说,文臣掌兵这两百余年,确实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纰漏,所以陛下是不是考虑一下军阁的阁臣适当让文臣参与。”
范景文这话一出,不但把事情带回了讨论军阁成员问题的正轨,而且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支持文臣入军阁的看法。
可不要奇怪,范景文为什么这么快就转变了立场。
他支持崇祯军事改革是一回事,文武之争又是另一回事,这话说起来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紧接着一众文臣纷纷表态,基本都是和范景文一个看法,军阁’阁臣必须要有文臣参与。
内阁首辅薛国观,看着一众文臣都说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的站了出来:
“陛下,军阁既然位同于内阁,那应当也有首辅一说,老臣建议由文臣担任军阁首辅,以此平衡、约束武人的娇狂、娇纵。”
“呵呵……”
崇祯冷笑一声:“你们都是我大明重臣,却一个个沉醉于文武之争,难不成你们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想一想你们的初心何在?”
说到这,崇祯顿了顿,像是现在才想起薛国观的话,转而说道:
“薛阁老说的不错,军阁自当也有为首之人,那人就是朕,朕就是军阁的军阁首辅,往后我大明的所有军事调动及战略战术制定,都必须由军阁首辅同意加盖皇帝玺印才能执行,否则视作无效。”
末了,崇祯又补充了一句:“自朕以后,每一届军阁首辅都必须由皇帝担任,这是朕定的铁律,只要我大明朝还在一天就不允许更改。”
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避免以后军阁势力过于膨胀,把皇帝架空。
一众文臣听了崇祯的话,再也不敢说军阁都是一介武夫了,开玩笑,皇帝与帝王之尊任军阁首辅,要是这你都还敢骂,那真是不要命了。
一个个文臣,虽然心有怨气,但也只能放弃了,文武之争再重要,也不及自己的命重要呀!
崇祯当然也知道,文臣只是迫于自己的压力,暂时不敢出声而已,这可不意味着文臣放弃了文武之争,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会揭竿而起,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否则不利于大明的发展,崇祯一念及此,便向王承恩吩咐:“王大伴,把“坤舆万国全图”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