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第528章 大结局

“另一条路?”萧妙淽不解,赵桓方才几句话几乎是将她的所有退路都给堵死了,哪里还有第二条路可走?

“很简单,忘掉你的过去,隐姓埋名,做你好姐姐身边的一个宫女,就此了却残生吧。”赵桓给萧妙淽点明了前路,“不过想要待在你姐姐身边,朕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戒除对五石散的依赖,否则朕会毫不犹豫将你逐出皇宫,任你自生自灭!”

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萧妙淽过得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若是被逐出宫,哪里能有谋生的手段,加上其性格问题,更无法与人交流,可能是过着乞丐不如的生活,最终惨死街头。

听到若是不戒除五石散,赵桓便要将她赶走,萧妙淽顿时面露恐惧,伸手扯了扯顾望秋的衣角,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期望她能说动赵桓。

放在以前,见到这般楚楚可怜的萧妙淽,心软的顾望秋定然要为其求情,但在见识过五石散的威力后,顾望秋也不得不狠下心来,她抚摸着萧妙淽的头道,“妙淽,这次我不会帮你了,如果你不能戒除五石散,恐怕你我连姐妹都做不成了。”

看着顾望秋坚定的眼神,她知道若是不能按其所说,恐怕真要被逐出宫去了,本想着大闹一番,可仔细想想自己实在是没有资本继续在赵桓和顾望秋面前耍宝。

最终她惨然一笑,“似乎我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萧妙淽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反抗赵桓,选择了妥协。当然这也是为了她好,五石散这东西据传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实际上却是害人性命的毒药,早早戒除此物也算是救她的命。

不过萧妙淽服用五石散时间不长,但对其产生的依赖却一点也不小,想要彻底戒除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因为她身份特殊,又不能假他人之手,因此还需赵桓亲自出马,想办法为其戒除对五石散的依赖。

......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个月,战胜齐国,一统中原带来的喜悦此时已经消退,大周各方面也逐渐趋于平缓,甚至于朝廷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除了救援大江下游因水患受灾的百姓以外,毫无大动作。

因为赵桓清楚,只要他不发疯颁布一些折腾百姓的诏令,百姓便要烧香拜佛了。因此他采纳了韩正言的建议,效仿前汉立国之初信奉黄老之术,朝廷停止大规模活动,开始与民休息。

赵桓相信战争带来的创伤终会随着时间抚平,而华夏中原也必将再现繁荣昌盛。

一日,韩正言上表,大周一统中原,终结乱世,功标青史,亦不为过。因此继续沿用过去的年号多有不妥,恳请赵桓改元,以示万象更新之意。

这个请求赵桓自然不会拒绝,后来根据礼部呈上的年号,最终选定了“泰兴”二字作为新的年号。

至此,大周在赵桓的带领下,迈向了崭新的纪元。

泰兴元年夏,柱国将军冯国梁率十万将士讨伐被齐国余孽占据的高句丽,历时三月有余,终于是在辽东冬天来临之际占领高句丽及半岛新罗百济全境,俘获原齐国幽州太守崔赜以及他扶持的伪帝。

对于这二人的处置,赵桓十分干脆,下令将他们带到邺城后当着百姓的面枭首示众,人头传阅四方,旧齐地百姓为之震惊,自此再无反心。

泰兴元年冬,冯国梁率部班师回朝,遭到了赵桓热烈欢迎,为表彰其功绩,赵桓下令加封其为辽东总督,右柱国,封定国公食禄二千二百石,世袭罔替。

泰兴二年,西域三十六国派遣使臣纳贡,尊大周为上国。赵桓采纳群臣建议,下令重新设立自前汉末年因战乱而荒废的西域都护府,至此西域纳入中原版图。

泰兴五年,历时五年,走遍北方各地的工部尚书孟安礼上奏疏《天下河道走势堪舆图》,其中详细阐明了未来开凿运河的起止以及流向。

赵桓收到这封奏疏后大为感动,刚要嘉奖,没想到却传来了孟安礼病逝的消息。以他的年龄早早便在致仕,只是被赵桓所形容的运河前景所束缚,这才呕心沥血,为将来开挖运河留下了一笔极为宝贵的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