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大埠赖传珠……九位将军齐增光。”:赣县走出了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其中,赖传珠为江西省仅有的3名上将之一。
[37]东河戏:初名赣州大戏,起源于赣县境内田村、白鹭、清溪、劳田和睦埠(今属兴国县)一带,为江西三大昆曲之一。
[38]文昌阁:位于赣县县城南部、赣南客家名人公园西段,有诗赞曰:“冲天高阁拔贡江,唐风宋韵放华光;地灵千秋涌才俊,人杰万载颂文昌。”
[39]綦毋潜:字孝通,江西第一位进士,唐代江西诗人中最负盛名。《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26首,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40]田辟:北宋时期着名隐士,年轻时与苏东坡有交往。
[41]谢启昆: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清代着名学者、方志学家。
[42]陈赞贤:赣南第一个中共组织创建者,着名工人运动领导人。
[43]赖传湘:抗日英雄,牺牲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1984年,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44]郭大力: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克思巨着《资本论》最早的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45]黄祖炎:原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46]罗贵波:原外交部副部长,两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47]艳梅:许艳梅,原中国国家跳水队运动员。1988年夺得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在第24届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江西运动员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48]孝通:费孝通,着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49]阳明先生:王阳明(1472—1529),浙江余姚人,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中国明代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50]三立:儒家强调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内圣外王”的典范和“三立完人”。
[51]“受任佥都御史……得幸结缘。”: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52]“门人刊刻《传习录》,书院授业儒经典。”:王阳明心学核心理论“致良知”在赣南得到完善,其心学思想代表作《传习录》于1518年在赣南首次刊出。王阳明还在赣南兴办书院和社学,亲自授徒讲学。
[53]“舟行青龙……草木有情泪潸然。”:明嘉靖七年(1528),时任兵部尚书兼两广军务的王阳明因病从广西南宁回浙江余姚,船行至南安府大庾县(今大余县)青龙铺时病逝。
[54]“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晚年所述“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被认为概括了其学术思想的精华。有学者还由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认为,阳明心学受佛家影响深刻。比如,王阳明临终前说的“此心光明”中“光明”一词,或许就与佛教用语相关。作者也感觉,“四句教”中“无善无恶”“为善去恶”,似乎分别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存在着些许对应关系。
[55]“知而不行是未知”:见《传习录》:“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56]“高屋建瓴……南赣滋养心学显。”:一般认为王阳明早年在流放地贵州修文县龙场悟道,并首倡“知行合一”;中年巡抚南赣后,则专弘“致良知”之说;56岁时将其思想归纳为“四句教”。
[57]“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此诗刊刻于江西赣州城郊通天岩的观心岩,全诗为“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58]虔:赣州,旧称虔州。
[59]“王公守仁……名垂千古。”: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
[60]“余姚大余……绍兴归土。”:今浙江余姚、江西大余,分别是王阳明的出生地和辞世地。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大余县青龙铺,此处现建有落星亭。王阳明逝世后,归葬于浙江绍兴。
[61]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评价。
[62]“道德事功……三立名世。”:王阳明集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于一身,被后世称为“真三不朽”的圣贤。
[63]“幼有奇志……第一等事。”:年少时,王阳明即不同凡俗,认为天下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
[64]“早年格竹……质疑格物。”:早年,王阳明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曾下决心格竹,但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因此病倒,从此对“格物”学说产生怀疑。
[65]“身贬黔地……心学开启。”:1506年,王阳明被谪贬至贵州修文县龙场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期间着述“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66]“巡抚南赣……双治并举。”:1516年,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南赣成为其施展文治武功的阵地与“致良知”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实践地,他在此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等观点,坚持文武兼修、治军治心并举。
[67]“善恶有无……良知乃致。”:王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一般被视为其学术思想的概述,为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思想的集成。
[68]“授业传习……卓然秀逸。”:王阳明注重讲学传习,不少门人弟子跟从其治学。其本人卓然秀逸,临终前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9]“王门八派……一脉传续。”: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王阳明之学按照地域分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等八派,人称“王门八派”。
[70]融化新知,昌明国故:借用自二十世纪初文化群体学衡派的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