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代人埋下了因,到了父亲这一代便结出了果。我们家在当地算得上大户人家,亲戚多,每至过年过节热闹非凡。爷爷似乎确有远见,他的做法符合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果诺贝尔当初设立了“人类大团结奖”,他老人家没准还能够入围呢!
(四)死而复生
有一句大伙耳熟能详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可是,爷爷的生命至少有过两次。
据说,家人把手指放在爷爷的鼻孔前,发现已经没了气息,听听心脏,似乎也停止了跳动,便按照当时的规矩,给他穿上红衣红裤,抬至隔壁众家大宅院的厅堂里,放进了棺材。那是一个公共场所,比较空旷,家族中红白喜事一般都在那儿办理。夜里厅堂里也没什么人经过,只有神台上点燃的灯芯草,吮吸着清油,一闪一闪的,陪伴着渐行渐远的魂灵。
半夜里,或许因为没盖被子,有些凉意,躺在棺材里的爷爷竟然给冻醒了。他伸伸手,可是左右都推不动。幸好上面还没盖上棺材板,借着微弱的灯光,爷爷穿着一身寿衣,爬了出来。往事如烟,不知那一夜,“死去”的爷爷爬出棺材,一旁守灵的亲人们到底是一种什么况味?是惊魂还是惊喜?
故乡人说,爷爷这一次“死”叫作“变症”,是“假死”。所谓假死,指的是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等生命指征十分衰微,从表面看几乎完全和死人一样。爷爷死而复生,听听都感到后怕。假如已经钉上了棺材盖板,假如匆匆下葬,“假死”不成了“真死”?过去民俗里,人死之后不匆匆入殓下葬,而是先让遗体停放七天,或许也有它的道理。
(五)猫事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家不曾养猫。尽管楼上常有老鼠穿梭,尽管谷仓里常留下老鼠屎,父亲却总也不养猫。吵嚷多次,父亲仍无动于衷,后来,我才弄明白背后的故事。
据说,早年我们家也养过猫,一只很乖巧的猫。一个冬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靠在竹椅上聊天。奶奶穿着围裙,罩着大火笼取暖。过了些时候,奶奶困了,想起来走走,于是提起火笼顺手往旁边一搁。不料,家中的猫正安详地躺在奶奶身边,火笼落地,不巧正压着了猫的脖子。猫死了,奶奶很伤心。为免勾起往事,让奶奶伤怀,从此,家中不再养猫。
奶奶去世多年,这个阴影依然罩在父亲头上。包产到户后,家里储粮多了,老鼠也多了,父亲终于下决心买回一只猫。这是一只像老虎一样长着环形纹斑的花猫。天冷的夜晚,它常常钻进我的被窝,与我一起酣然入梦。奈何,有一天它在邻居家厨房里捕食了一只吃了毒药的老鼠,不幸中毒身亡。我和弟弟抱着它直挺挺的身子,在屋后一棵小树下挖了一个坑,默默地把它安葬,还用木片立了一个碑。从此以后,直至今天,我们家再也没有养过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