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咱村的三句名言
咱村村民曾有致信《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的念头,对此,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并决定自告奋勇担当捉刀的重任。好在“吕端大事不糊涂”,落笔前,我靠在书架上随手翻翻。“名言,着名的话”,词典上写得明明白白,其对名言所做的解释绝非咱村村民包括鄙人想当然的所谓“名人讲的话”。
咱村村民的这番咬文嚼字,初衷还没上升到规范祖国语言文字的地位。大家只是觉得,如果词典将“名言”一词定性为名人讲的话,那么,在咱村颇具影响力的三句名言就会如同浮萍根基不牢,就会名不正言不顺,大伙儿说起来自然将底气不足。毕竟,这三句名言的始作俑者只是咱村三位平平常常的庄稼汉。然而,这三句话在咱村里实在是太有名气了,的的确确是咱村“着名的话”。
名言之一,“菜菜菜,可有米哩?你米都没有噢!”说的是三年困难时期,某家主人明知客人无意留下来用餐,但为了表示自己的客气,在客人正要离去时,高声叫嚷,使唤其子去菜园里拔菜。其子饥肠辘辘,对父亲的穷要面子十分不满,便当面揭穿了西洋镜。村民们笑过之余,觉得这小子还是蛮可爱的,算是个明白人,抓住了根本,懂得粮为纲,纲不举目不张。你想想,饭都没得吃还谈啥子菜?
名言之二,“穿鞋子的要注意一点。”这话的版权所有人是我的老邻居,说这话时大伙儿正穷得叮当响,有鞋穿尚属极奢侈的事儿。据说一次邻居去自留地里,发现有人为抄近路踩坏了他家的瓜苗,仔细一看竟有鞋印。其时一般认为,能够穿上鞋子的大多不同凡响,家中有人吃皇粮,属于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角儿。于是老邻居便说出了这句名言,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如雷贯耳,提醒人们越是“不平凡”,越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从严要求自己,以免愧对人们的良好期望。
名言之三,“现在的人格外更刁。”三句名言中,唯有这一句我是亲耳听见的。那是一个黄昏,我们几个孩子协助生产队长收拾晒坪上的花生,馋猫般的我们故意不抖落卡在竹枝扫把里的花生,想趁队长走后尝个鲜,没料队长颇不近人情,竟一个子不落地给弹了出来。有人便不罢休,佯装随意走走,用光着的脚丫夹着花生若无其事地往晒坪外走去。队长居然再度明察秋毫,喊响了这第三句名言。其所说的“刁”,是方言里的词语,也就是聪明的意思。贫穷的时代已经远去,老队长也已作古,这句名言却道出了一个真理。它告诉人们,“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天的人应该并且也一定能够比过去的人聪明些。
咱村的三句名言流传至今,久久地惠泽着村子里的人们,给大家启迪,让大家深思,哪有不算作名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