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叶尔莫洛夫走到库图佐夫面前,恭恭敬敬地报告说:“总座,现在时间还不晚,敌人还没走。您不下令进攻吗?不然近卫军连硝烟都没有看见呢。”
库图佐夫没有回答,但当他听说缪拉军队已在撤退时,他就下令进攻,但每前进一百步就停三刻钟。
整个战斗只有奥尔洛夫的哥萨克出了点儿力,其余部队只白白损失了几百人。
由于这次战斗,库图佐夫得了钻石勋章,别尼生也得了钻石勋章和十万卢布,其他军人都按照级别得到许多奖赏。这次战斗后,参谋部人事再次做了调整。
“我们办事总是这样,颠三倒四的!”在塔鲁季诺战役后,俄国军官和将领都这样说。现在也有人这样说,仿佛是哪个蠢货把事情弄得颠三倒四,要是换了他们就不至于这样。但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了解情况,要么是自欺欺人。其实所有的战役,包括塔鲁季诺战役、鲍罗金诺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都不是按照部署进行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无数不受约束的力(在生死搏斗中,人是最不受约束的)影响着战斗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永远无法事先知道,永远不会与任何一种力的趋势相一致。
如果有多种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决不会同其中任何一种力的运动方向一致,而总是采取折中的最短方向,也就是力学上表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如果我们从史学家的着作,特别是法国史学家的着作中看到他们的叙述,战争是按事先计划进行的,那么,我们从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叙述是不真实的。
塔鲁季诺战役显然没有达到托里预期的目的:军队没有按照计划依次投入战斗;也没有达到奥尔洛夫伯爵预期的目的:活捉缪拉;也没有达到别尼生等人希望一举歼灭敌方整个军的目的;军官没有达到参加战斗、荣立战功的目的;哥萨克没有获得比他们获得的更多的战利品,等等。但如果战斗的目的就是实现俄国人的共同愿望:把法国人驱逐出俄国,歼灭他们的军队,那么,塔鲁季诺战役由于本身错综复杂,正好符合那一阶段战争的需要。很难想出比这次战役结果更美满的结果了。在极其混乱的情况下,费力最小,损失最少,而取得了整个战役中最大的成功;俄军由退却转为反攻,使法军弱点暴露无遗,并且给了拿破仑军队一次沉重的打击,迫使他们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