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侯

第三百五十二章 程……老可爱了!

耍无赖嘛,还不是让李二爷两口子给逼的?把各家勋贵一脸苦楚的管事哄回去请示,留下一帮下人先干点挖水渠、补路的活。嗯,相信各勋贵会理解晋宇的一片苦心,哪怕李二爷知道了,也就一笑而过,晋宇连自家技术都拿出来补贴农学院了,还真能让晋宇自己倒贴钱不成?

大棚菜嘛,秦程晋三家都种过,在寒冬腊月时属于紧俏物资,大家有目共睹,眼馋的紧。虽然前阵子郑、卢两家拍卖所得也有此项技术,但晋宇当时没说是卖断,所以各家均可转售。专利法不健全,嘴官司都没得打,最后只看谁卖的价低……兔子有项很神奇的技能,能把高大上、价格昂贵的东西迅速推广,同时还能将价格断崖式拉低……更神奇的是,无论是走到什么地方,环境再恶劣,都能点满种植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南北极、太空……

鉴于此时交通不发达、信息交流不通畅,晋宇还能利用大棚菜技术换些农学院启动支持。嗯,只是技术,不包括农学院改良后的种子。

打发走各府管事,晋宇喊来原皇庄的管事找来,手拿铅笔、白纸,第一次用脚步丈量起李二爷批给农学院的这片土地。

从管事嘴里,晋宇得知,农学院地处隆庆坊,而不是晋宇印象中的兴庆宫。晋宇一琢磨就想通了,兴庆宫是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大兴土木修建的,名字估计也是避讳他而改的,现在他爹妈还都是小屁孩,也许以后就不用改名了?

这地名义上是皇庄,实际上是一座直供皇家奇花异草的培育基地,主要工作是培育花草,顺带将剩余的土地用来种粮食。当然了,划给农学院的不包括那片花草地。即便如此,晋宇将这片地丈量下来也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走的脚疼,但收获也不小,每块地面积大小、地势高低、是否方便灌溉等都记载了纸上,晚上就依据记录把地图画了出来。

晋宇在书房梳理着筹备农学院要做的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做了分类,千头万绪,比开个作坊难多了!现下除了盖宿舍、修补水渠和路面,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挖掘有潜力的良种了。按照李二爷的要求,粮种是农学院的改良重心。现在百姓的主粮有稻、麦、粟,普通百姓喜欢多囤些粟,也就是稻谷,这玩意耐存储、顶饿,就是脱皮麻烦、口感稍差。就算稻谷口感差也比大豆受欢迎,毕竟目前豆制品还没彻底推广开来,煮、蒸、炒、烧、炸,怎么吃都胀气。

说到粮种改良,就牵扯到种子库,单纯西安周边选育,肯定不如全国范围内精选,但这项工作肯定不是现在的农学院能承担的,最后还是要李二爷出马才行。一般来说,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产量高的植株,二是抗倒伏的植株,三是抗病强的植株。至于什么淀粉、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占比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稳定的提高产量、让百姓填饱肚子是农学院改良粮种的首要目标。

按晋宇的想法,在唐初育种,是朝廷该抗的责任。运气好的话,三五年能出个结果,运气不好,只能得到一个“此路不通”的结论,必须推倒重来,一直运气不好,三五代人才培育出个良种也不稀奇。育种这工作,要经得住投入,耐得住寂寞。

晋宇的思路很明确,奔着能自留种的改良方向努力,倒不是说杂交水稻、转基因等技术不可取,只是不适合这个年代。一来水平达不到;二来受限于交通运输条件,即便培育出杂交水稻,等从长安运到岭南,已经误了农时;三来百姓学识有限,哪怕再三强调不能留种,也会有人自作聪明偷偷留种并种植,接下来就是颗粒无收、家破人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
德意志风暴
德意志风暴
一场试验事故,让苏强意外穿越到1919年的慕尼黑,成了一名本该死于劫匪之手的外交官之子——克莱.霍夫曼。这是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战败,正面临着列强的收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恶魔崭露头角的时期,一群疯狂的人,刚刚露出獠牙。那些在荧幕和书本上出现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席卷整个人类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无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无人可以在这场风暴
煮熟了的螃蟹
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
张扬穿越成为大齐朝一个官家子弟,老丈人为了保他不受朝廷纷争,将他安排到了蜀地成了一个郡守兴修水利、分农田,鼓励通商,将原本荒芜的蜀郡变成了世外桃源一般老丈人原本只希望他能苟住,没想到张扬玩转朝廷,成为封疆大吏。
慕容好吃
从县令到帝师
从县令到帝师
秦朗穿越至大魏朝,成为武陵县县令。八年时间,武陵县从一个饱受战乱的穷县,被秦朗治理成大魏朝的人间天堂。此时正值大魏太祖微服出巡,偶然至武陵县。棉花问世,工厂遍地,种牛痘……武陵县各种新奇之物,魏太祖看的震撼不已。“狗县令,明明有着不世之材,却非要窝在武陵县,每日勾栏听曲……”魏太祖心中羡慕嫉妒恨,为了让秦朗从武陵县上京,嫁公主,封爵位……秦朗:“是怡红院的花魁不够漂亮吗?我在武陵县当个土皇帝他不香
少年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