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人买,那我们不如直接送吧!”
陶喆对老男人说。
老男人傻眼了。
“直接送?你的意思是,咱们这部剧白送?”
他眼珠子瞪得像铜铃那么大看向陶喆。
相信他眼睛里如果能发射飞刀的话,陶喆此刻已经被凌迟剐死了!
《灌篮高手》虽说在演员的片酬上大大省了一笔,但是在特效方面,却花费颇多。
按照鹏达影视做出来的预算,这部戏最终的成本,将达到120万/集。
有些电视台愿意出几百万买这部剧,老男人都觉得亏大了,可现在陶喆居然说要白送。
这不是要老男人的命吗?
要知道,这部戏可是鹏达影视和其他好几家影视公司一起合资的,其中林渊雪也投了不少钱。
要是被那几家影视公司知道他这么浪费大家的钱,只怕老男人得提头去跟他们交代了!
但陶喆显然不会这么傻。
虽说他对于这部戏赚不赚钱根本无所谓,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捧红林渊雪。
但他也知道,鹏达影视等公司是不会赔本赚吆喝的。
这部戏要是真的卖不出去,到了得白送的地步,他们可能干脆就直接不拍了,从源头上减少损失!
而这部戏要是不拍了,那他捧红林渊雪的计划,岂不就夭折了?
所以他给老男人出了个主意。
“他们不是不看好这部戏吗?要不这样吧,就让他们拿广告时间来换!”
“拿广告时间来换?”
老男人愣了片刻,但很快反应过来陶喆说的意思。
就是用这部戏,换电视台的广告时间,等于是一种对赌协议,赌赢了,几分钟的广告就能赚大钱;赌输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其实这种事在早些年,还真是比较常见。
那时候的电视台还没有经过改革,收入较低,运营资金几乎全靠国家的各种补贴和扶持。
那时候的电视广告,也不怎么值钱,一秒钟的广告,最多也就几百上千块。
但是后来,随着国家的各种经济改革逐渐展开,关于电视台自负盈亏的呼声,也一波高过一波。
毕竟守着这么好的资源,却连年亏损,还得靠国家投钱来扶持,这实在太过分了。
于是各家电视台都被从财政计划里剥离出来,走上了自主盈亏的道路。
但那时候那些电视台刚刚从财政计划中剥离出来,又没有钱,拿什么去投资拍戏,拿什么去购买那些影视公司的电视剧呢?
这些人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用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来换各种电视剧。
你把这部戏给我,我把播出前的几分钟或者播出中间的几分钟广告给你,至于能不能赚钱,那就看你的这部戏是不是能吸引到观众了。
这样一来,电视台也节省了大量的购剧成本,影视公司也有了相应的收益,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渐渐地,随着各种广告费用的节节上涨,电视台逐渐察觉到这种方式对他们不利了。
不说别的,就说某一年春晚中间插播的一条广告,30秒时间就足足卖了2个多亿。
有什么电视剧需要花2个多亿去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