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第97章 这是我家小辈?

陆宁欣然点头,“是极,武将勋贵等暂且不论。”

“但那些文官集团的后人,进入军校后,不能说居心叵测。”

“却也是各怀心思。”

“这样出来的军官,要是放在边疆,怎能守护好大明?”

陆宁一席话语,让三人茅塞顿开。

朱元璋摸着胡子,不由认同道:“嗯,怪不得陆先生故意不在计划书上写思想教育。”

“如此一来,无论是谁的后人,只要经过思想教育的洗礼。”

“定会彻底改头换面……不对,应该是洗心革面……好像也不对。”

朱元璋突然找不到形容词,略微沉吟了一会后抬头。

“咱想到了,这应该是陆先生所说的,重新铸造价值观!”

朱棣微微抬头,同样哈哈一笑道:“重新铸造,还是陆先生的话精髓。”

朱瞻基听着几人的话,总感觉还是有想不通的地方。

对此。

陆宁直接表示。

想不懂不要紧,过几个月看看成果就知道了!

朱元璋跟朱棣全都点头同意,他们也想看看这所谓思想教育,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勾栏的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四个月便已经悄悄划过。

这一天,军校的学子们,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加期。

无数大小官员,武将勋贵汇聚在门口。

等待着接回自家子孙后代。

当!当!当!

伴随着三声铜锣击打声,大明皇家军校的大门被缓缓打开。

“唉!要出来了!”

“哎呀,四个月啊,我家那婆娘天天都在我耳边唠叨,烦死了。”

“嘿,不知道我那孙儿,有没有在学校中闯祸。”

……

众多官员看着打开的大门,全都开始纷纷议论。

毕竟他们也是头一次让子孙去全封闭管理的军校,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

整个场面,神似后世的初高中家长接孩子放学。

只不过,后世那些大婶大妈说的都是家长里短。

而在这里。

家长们除了感叹,交流的都是一些政事。

当然,就算是古代官场。

也同样遵循着物以类聚的规则。

无数官员等待的同时,也同样按照亲疏远近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

而官职最大的那几个,自然是在最前方。

也就是大门不远处,站着的几个老臣。

“我说,这大门都开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啊。”

“不知道啊,难道说出了什么问题?”

“应该不会,别忘了这里可是大明皇家军校,在这里总不会出现什么大差错吧。”

“再等等看吧……”

几个老臣耐心等待,时不时还交谈几句。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突然有人惊讶道:“唉?你们听到了么?”

“这好像是……脚步声!”

某位老臣侧耳倾听了一会,转而神情变得震惊。

其他人见状,也闭口竖起耳朵。

踏踏踏踏……

“唉?还真是。”

“这是脚步声,脚步声怎么会这么大,又这么整齐?”

“这这,到底怎么了这是?”

……

几个老臣开始议论,到最后也没人猜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没过多久。

他们便终于明白,为何会听到如此整齐的脚步了。

踏踏踏踏……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伴随着脚步声,还有整齐的吼叫声。

军校大门口的拐弯处,出现两路纵队,踏步朝着前方笔直走来。

所有人身上穿着的,全都是类似于后世迷彩服的事物(陆宁友情提供设计图以及染色方法)。

门口的几个老臣,看着这一幕下巴都被惊掉在了地上。

“等下,这队伍怎么如此整齐!”

“还有他们喊的那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血色黎明
血色黎明
以热血换黎明,用生命写忠诚。靠胆识战魔鬼,凭智慧斗凶顽。
徐亚光
水浒粮草小兵甲
水浒粮草小兵甲
以贼窝里的吃饭、穿衣、利益、“官位”、人性等为主题,来讲述水浒故事,不求标新立异、耳目一新,但求探析好汉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一弟于一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永嘉十二年,苏州府大水,房屋倒塌无数,良田被淹无算,数万百姓衣食无着,成为流民。李想穿越过来,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弟子,就在他感叹着老天或者系统不公的时候,却被一阵吵杂声惊醒。只见几名彪悍的汉子忽然闯了进来,为首的却是一名体型壮硕,膀大腰圆的少女。少女手提两只硕大的铜锤,至少五六十斤,这彪悍模样,后世的举重运动员,都没法比,这么猛的妹子可真是......没见过。少女环顾一圈,最后看到了李想,脸上露
佐蓝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