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软的不行硬的也够呛,”米德尔顿一脸烦闷,“这诺多人就这么难缠吗?”
“就是因为难缠,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哈德逊皱着眉也颇感郁闷,“不过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诺多不仅在这一年多时间就恢复了元气,而且更胜以往——这样的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得提高警惕,我认为把它的威胁度提升到A级别,也就是和罗斯一样的级别是理所应当的。可能的话,我们情报部门要早点布局,虽说诺多没有向我们开放沟通渠道,但我们可以通过查曼和巴顿渗透进去。”
几位大臣也是点点头,这样一个硬茬是不能任由它存在的。
不过米德尔顿见状倒是着急了:“意思是你们都不想采取直接军事行动了吗?那我们的损失怎么才能找回来?”
米德尔顿之所以急,是因为要是只有他一个人坚持,那在内阁会议上压根不会通过他的提议,那到时自己损失的大半家产可就这样打水漂了,不光如此,自己还得背上银行近百万金磅的债务。
“我倒是想到了几种办法来找回我们的损失。”哈德逊看了他一眼说道。
“您说!”米德尔顿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第一种,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鼓励技术创新的措施,”哈德逊说道,“回顾这一年的颓势,我认为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在技术上落后了。而如果说我们的产品能像早几年第一代魔能动力那样受欢迎,那就不愁销路,就可以通过贸易来挽回损失。这是一种相当稳妥而且长期有效的方式。”
“稳妥是稳妥,就是见效太慢了,”米德尔顿不满意。
“第二种,我们可以压低从殖民地采购的原材料成本,并扩大对殖民地的出口,让殖民地帮助我们扭亏为盈。此外这也会让我们的产品在旧大陆更有成本优势,同样也提升了它们在当地的竞争力。”
哈德逊不是商人,在座唯一一名商人也被资金催昏了头脑,他固然理解到降低成本便能降低售价进而获取更多客户,然而这无形中却让自己的产品定位变低,因为降低成本往往就意味着需要降低质量。
换而言之,哈德逊并没选择不断改进技术进而提升产品性价比来打开销量,反而卷起了价格。这在技术缓慢迭代时要想扩大市场或许只能选这条路,但如今技术发展之快可能达到了每半年乃至几个月就有了百分之三五十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用不了多久一名商人用低价抢到的市场又会被那些努力提升性价比的商人抢回去,甚至一旦这些商人稍稍降低价格那他连自己一点老本都保不住。
到了这一步,这商人要想破局就得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奋起直追,然而到了销量如此惨淡、每月亏损的情况下,那他还有钱甚至还有没有动力和信心去投入?如果这时国内股市房市发展得很好,亦或者国内在追捧什么花啊草啊,大批人在那里博傻,那他会不会一气之下把工厂卖掉转而投入到这上面去?
“这个可行!我们……”听到这话米德尔顿顿时两眼一亮。
“不妥。”
殖民大臣罗伊未等他说完就将其打断:“故意压低采购价格,会导致大批农场主和矿场着收入骤降,许多工人会失业,而抬高产品价格更会让他们生活雪上加霜。这样做本质上就是用殖民地的钱来补贴我们,这种政策只会引起当地移民的普遍不满。”
“可那是殖民地,罗伊!殖民地!”米德尔顿老大不高兴,“殖民地生来就承担着帮助宗主国的义务。你怎么反而替殖民地说起话来了呢?”
“可我们为长远考虑,依旧要顾及下他们的感受——早前颁布的《殖民地法令》中禁止他国商品输入殖民地,又禁止殖民地商品出口他国,这条垄断性法令早就引起了移民们的普遍不满。他们认为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宗主国才肆无忌惮地哄抬或压低价格。”罗伊身为殖民地大臣,本身就有部分利益绑定在了殖民地上。
“这些移民只是我们希尔帝国的臣民,不是公民!你明白吗,罗伊爵士?在座各位没有人把他们当作公民,希尔国内的法律并不保护他们。对于他们来讲是适用另一套法律体系。”米德尔顿朝各位大臣包括首相如是说道,而他们也的确没有反驳,罗伊也是如此。
”为了这些臣民我们不辞辛苦地帮助维护治安,还驻扎军队以保护他们免受外敌入侵。就拿这次与第二白沙的两年战争来说,为了保护殖民地与本土的航线我们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最后我们还将南新大陆夺到的部分殖民地分给了他们。我们都做到了这个份上他们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分担一下宗主国的经济压力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米德尔顿说了一大通,罗伊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无奈之下,米德尔顿做了点让步:“那就不操控价格,我们用关税!我们在殖民地设立海关,所有进出口货物都要经过海关审批,征收的费用一部分也可以用作殖民地政府的运转和驻军费用,我们只拿另一部分,于你于我们都有好处。罗伊爵士,这样总能同意吧?”
犹豫了好一会,罗伊才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
“但这依旧不算多,而且见效也慢,”霍华德摸了摸下巴说道。
“那就再加上最后一种!”
哈德逊在一众大臣的目光中慢条斯理地说道:“新大陆那边,高精灵王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让他们补贴我国一点,大家应该没什么意见吧?”
二合一嘿嘿,晚上应该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