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虽然态度不一,但要么不想插手,要么没能力插手,要么就错过时机了。这让希尔得以度过最危险的两天。
哈德逊坐在首座上,回想起这一幕幕时自己都感觉心惊肉跳,倘使国王或者哪一名主要贵族头铁始终不愿妥协,那说不得就有一场杀戮,导致双方彻底撕破脸。到那时内战就不是一个选择题了,发展到最后甚至整个帝国都有可能土崩瓦解,白白将罗斯人送上霸主宝座。
大资本家的本意是将这些已经一只脚踏进棺材却又始终不愿下台的家伙踢下去,让自己这些新生代人在舞台上唱主角戏。他们成功了,然后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协调彼此的矛盾。如同上一代贵族之间为土地而争执不休那样,不过这次换成了金钱以及那些能喝金钱等价的东西。
哈德逊再次扫视众人,这里每一位内阁成员都是大资本家与彼此之间、与政要之间博弈后的产物,也就是说这里的成员要为他的支持者,大资本家,在内阁会议上争取利益,亦或者帮助平衡这些人的利益。那些小资本家,以他们的实力只能被吸收进入议会,或者赞助一些政要进入议会,他们是无法和大亨同台竞技的。
这便是资产阶级一派经内部商讨后所确立下来的权力分配制度。
然而这一制度的讨论并没有纳入民众,议会中没有民众代表,整场政变甚至都未公开,民众自然无从得知,也无从加入进来。当然为了新内阁顺利运作,大资本家们对民众做了让步以巩固内阁的威望。
但这些让步是基于大资本家长期与民众一起对抗贵族因而对民众表达的善意与同情,是基于担心初生的资本xx国家政权容易被外敌颠簸。
这基础相当之脆弱,哈德逊是明白的,他担任过两任海军大臣,亲眼见过1822年内战中民众的怒火。
这些让步能持续多久而不被取消,能坚持多久而不被腐蚀呢?能否随时代进步而逐渐巩固乃至变成法律,随着共识深入人心而致使任何胆敢食言的人都会受到严厉惩罚呢?
哈德逊不知道,哪怕他在海军、在官场沉浮了数十年,哪怕国内几乎没有什么人的阅历比他更丰富,但他依旧对希尔的未来感到迷惘,他不知道自己在那样的历史节点上做出那样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做出了选择,被时代浪潮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接下来只有面对,不然就要被浪头拍得粉身碎骨。
想到这里,哈德逊长叹了口气,扬了扬手里头的报告,再次说道:
“说说吧,诸位。报告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必须做出应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