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尽心尽力了,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为完成先祖遗愿,我一贯秉承先祖的意志,以天下为己任。
按照先祖的方式,继续追寻千年以来圣贤者之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仁道。
夫子言:大德不逾规矩,小德稍有出格无所谓。一旦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
但,我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窃以为若立庙堂,吾帅以正,孰敢不正?居身正就能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无从。
夫子云: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此三者,则知如何修身,如何治人;知人善任则知治天下国家的手段了。”
龙三姐不由得洒笑起来:
“夫子亦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汝可思呼?学呼?罔而殆之呼?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君子应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是否你该考虑的是,不怕无官位俸禄,该怕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该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该展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焉?
你是否曾与世人交流,知道他们想要的都有什么?
君子修身行事,时刻注意要杜绝四种恶疾: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若不能杜绝这主观臆断、绝对肯定事物并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的恶疾;
又怎能走出你先祖意志划定的小圈子?”
圣僧待龙三姐稍作停顿,眼角的余光鄙视着青衫蓝衫二书生,开口道:
“孔夫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然而,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其外、简而文秀于内,条理温和清晰知远近轻重。
懂教化世人从我做起;懂隐藏着的美德,在与人为善中逐渐显露,而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有道儒者,才能显化出天道造物之美德;不因巧言乱德,小不忍而乱大谋。
温故知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困不忘平生之志者,可以为人师德表率矣。”
蓝衫书生冷汗满面,站起来躬身行礼拜谢道:
“贤博士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之善,美于黼黻(fǔ fú)文章;
君之良言卓见,赛过钟鼓琴瑟之美音多已。
吾辈当从今日起,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更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行仁义之道,德化民间之风,从我做起。
对仁义礼智之教化,我等必负起笃定弘毅之责;任重道远,唯死而后已矣。”
笔者的话:
曾夫子的“身修、家齐、国治,方能够天下平”,是宏观境界的治世良方。
后世人篡改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瞬间被降低到个人狭隘追求的心胸境界;
也或许是后世人为鼓励自己去追求,而设立的的行动目标。
世上眼高手低者比比皆是,只会抱怨命运不公,自己的才能难以得到重用;却从未想过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