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谈风论水2
圣僧继续道:“相看阳宅村镇的建设之地,特别要注意的几点:
一、整块地貌不能与周边环境分割开来相看;而是相辅相成的看为整体。
不但要看延续生命的流动活水,还要看朝来晚到的风势大小、吹拂走向。
并结合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依山傍水建设。正所谓顺者昌、逆者亡。
顺应天道循环的脉搏,阳宅中人才能避开天灾人祸,稳定地走向繁荣昌盛。
二、地势开阔之地,如没有天然设置的屏障,人为也要设置保护屏障。
地气精华、龙脉真气,都如人体精气,是高散低聚,低洼地带未必不好。
天华地精之炁,在高处易被罡风吹散;在低处却易凝聚成精华滋润地貌。
凝聚成吉祥之穴。就如低走的水流,容易积聚到坑塘河谷。
像那第二个地方,地处广袤的平原地区,他们是不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柔弱的农作物要成长,没有巨大的遮风带,如山峦、树林帮助遮蔽强风。
作物很容易就被随风飞扬的黄土埋没啦。
宽阔地带的层层林木,具有天然强大的防巨风、阻流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村子旁边的林木,尤其能阻挡住东南西北,刮来恶风对村庄造成的侵害。
就像天然设置的屏障,人工种植的林木,也不亚于山峦作用。
如果那个村寨周边,种植有一两片茂密的树林。
村庄因此也不会那么快地,就被黄土黄沙淹没了。
那个村庄附近没有树木,估计离树林也很远,他们即没有种树造林的习惯。
也没有防风防沙的意识,不懂得治理好环境才能保持自己的安定稳固。
那些人们,恐怕都去很远地方砍林伐木,却从来不想着要植树造林吧?
而且,地理上离河流远。虽然打了一口井,可里面的蓄水量太少。
没有充足的水源,让周围更多的树木作物成活吧?
也就只够养育那些人做有限的生存用,怎么可能发展壮大?”
公羊荪不由得面红耳赤,点着头道:
“离他们村寨十多里地远的地方。原本有片自然生长的白桦林。
自他们建了寨子几年,那片树林就被砍伐的稀稀落落,快变成灌木丛了。
很少能再看到挺拔的大树。村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也很难看到成片树林。
如此看来,我们一家虽然研究了那么多年的堪舆之术,却不能活学活用。
竟然还没有听您讲的这几句风水之论,说得透彻明白。”
圣僧笑道:“堪舆术,是勘探阴阳穴位周边环境,能否与地势地貌和谐。
不仅仅只注重山势水流聚气聚财。就和四季吹气刮风的方向都有内在联系。
要不然怎么叫做风水学问呢?
取穴得当,能利用天地精华能量,阴极后代人才辈出,造就强盛家族。
人是秉承天地的精髓灵气而成长,是万物之灵。”
王小儿听到这里,不由地嘀咕道:
“难怪那张家的大院儿,师傅非要先看看风水有没有问题再说呢。”
圣僧师傅道:“那张家大宅的风水,在当地还真是没得说!宝地一块。
他家的原因,恐怕和医术技能,所能接触到的东西或者药品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