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急忙自我介绍道:“我是这孚莱镇的一名祖传医师,叫张卓。
我祖辈一直在这方土地,以开医馆救死扶伤为己任。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
晚辈也曾耳濡目染,受过祖辈的熏陶,才得继承父辈遗志。
可因父亲英年早逝,很多偏方和救命技能,都还未曾传给晚辈就撒手人寰了,很是遗憾。
昨天我去中仁堂买药,看到贵师开的医方。不由觉得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思及贵医师是云游四海为家之人,走后这一方土地的百姓们,就很难再沐浴到师德医恩。”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店小二,意思是让帮助确认一下自己说的话是真的假的。
店小二急忙上前帮他说好话:
“张卓祖上在这里传承了好多代,而且他家看病抓药还特别便宜。
自从他父亲走了以后,他家医馆也开始没落了。
其他家医馆趁机抬高诊费药价,弄得我们这里,不再像以前一样。
平民百姓都看不起病了。有小病就硬挺着,有大病实在熬不住了,也就该上路了。
我们全镇的人都希望,您老能留下来开医馆给大家看个病。
就是走了,要是您能收他为徒,留下医病的技术。那也是我们全镇人的福气。”
张卓赶紧表态:“如果您老想在这里开医馆,无需再去选场地门面。
就在我的医馆里就好,我免费不收您一分一毫。
只要让我在您老的医馆里当个小跑腿儿的就行了。”
刘利光看着张卓一脸的真诚,不知道该怎么办,把目光看向圣僧师傅。
圣僧师傅道:“果真如此,咱们一起到张卓家去看看那个医馆,如何?”
众人起身出了客栈,向张卓家走去。
他们没有注意的是,曾经跟踪过的那个小屁孩儿,又辍在他们后面了。
到了张卓的医馆一看,地理位置很好,似乎是就建在全镇中央。
张卓家宅院比较庞大,不愧是五代人苦心经营的场地。
宅院前面是个比宅院小了一半儿的四合院儿医馆。
医馆是竹木搭建,和张凡的草庐差不多,顶部却是房瓦结构。
医馆里靠西的几间单房,是专门给远道而来的病人临时居住的。
其它三面十多间都是问诊行医施药的铺面。
看得出来,想当年那医馆里面人来人往,场面是多么鼎盛。
因为他是自家的产业,故说起来没有太多经济负担。
而且祖传的医书医方很多,是他祖辈的老人们,一代一代自己写下来的。
他们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和遇到过的疑难杂症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纪录下来。
竟然有厚厚的七八本之多,是留给后人做参考的精神财富。
刘利光翻看他家老祖宗们写的最早纪录,看到动容之处,不禁流下了眼泪。
原来,张家第一代家主叫张勃,是一百五十年前,那个时代里他最得意的五大弟子之一。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家还秉承着自己当年留下的训诫: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这个训诫就悬挂在医馆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