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里还勉强有些滋润的泉水,向槽外面缓慢流淌出去。
水槽里杂七杂八、夹杂着好多白色青色的碎石头,围出一个圆的空地。
空地中间有两颗白色圆溜溜的小石头,碰一下分开,再碰一下又分开。
“铛啷啷……铛啷啷……”一下下清脆的节奏很是动听。
他琢磨着老神仙说的,可能就是这俩白石头蛋子?
虽然不是兔子,可看起来质地温润剔透,拿在手里还一分一合。
碰撞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铜铃铛一样优美动听。
他怕它们在回家的路上碰坏了,分开一边一个放在自己的上衣兜里;
把大青石又挪回原位。
看看太阳正当午,他飞快地砍了两捆比平时都多的柴;
轻松地挑到县城卖了个好价钱。心情大好要给妈妈带回家个惊喜。
看看街上稀稀落落正在卖的几样东西。
再看看攥(zuàn)紧在手里的几枚带汗铜钱;
能买得起的,就只有手推车上的那个雪白豆腐。
破天荒地,王小儿割了一斤豆腐,带回家给妈妈做菜吃。
那个年代,吃豆腐和吃肉一样,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回到家里,送给妈妈的惊喜是一个接一个。
尤其看到那一对白色小圆石头,更让妈妈笑的合不拢嘴。
妈妈白天纺棉线时,就把那对白色小圆石头,
放在身边的棉花穄(jì)框子里,陪伴自己纺线解闷。
晚上天一黑,那对白色小圆石头会发出温柔的光芒,家里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从此后,妈妈再也不用在黑暗里摸索着纺线了;
纺出的线质量直线上升,越来越细也越来越均匀。
小白圆石头仿佛有灵性似的,碰撞节奏还会跟随外界节奏的变化来改变。
它们随着妈妈摇动纺车的嗡嗡声渐渐分开,纺车一停就碰上一下;
节奏和妈妈配合的恰到好处。喜欢的妈妈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天天不离身。
说来也奇怪,自从有了这俩白石头蛋子后,王小儿的柴每次都砍得比原来多;
卖的价钱越来越好,妈妈的线也越纺越细价钱越高。
现代人生活在工业化的大时代,使用的都是机械化生产的成品。
衣服鞋袜也都是买现成的,不再手工制作。
大家对原来小农经济时期的手工作业,都没有什么概念。
更没见过古老年代的人们,仅凭双手和几件简单工具,
就能把成团的棉花纺成细线织成布匹,再做成衣裳鞋袜。
那个年代里想要织出一匹布,首先是将大团的棉花拽成厚薄均匀的一片片铺好。
用一根细长光滑圆棍做轴心,裹上棉花用薄薄的平木板推搓;
搓成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长条棉花穄子,抽出棍整齐码放进小浅框里。
笔者的话: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个故事就从我姥姥讲的神话传说开始吧。
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人们,就是这样把祖宗的民间神话故事口口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个故事就从我姥姥讲的神话传说开始吧。
在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人们,就是这样把祖宗的民间神话故事口口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