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书信往来的世界,两人的联系属实太过于单一了。
于是,顾涣和苏未形影不离的黏在一起,亮的苏丞相眼睛疼。
好在唯一能让他忍下去的,就是顾涣的成绩非常棒,乃是第一名解元。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顾涣让他注意的一人——齐宇阳,竟然是第二名亚元!这可让苏丞相震惊了一番。
是个人才,可惜站错队了。
秋闱之后,按理说顾涣还应该去参加群英宴的,但是他已离开了江南府,自然是不能前去的。
倒是魏子章来了信,一方面是为了恭喜他获得乡试魁首,另一方面是调侃他有了媳妇忘了兄弟。顺便告诉顾涣,群英宴有他在,不用担心。
顾涣确实没担心,而是在苏未的陪同下,老老实实的复习起了功课。
次年春,顾涣把执意跟来的苏未塞回了马车里,一边把汤婆子捂好,一边为难道,“不是我不让你来,而是天气太冷了,你身体刚好一点,不能太折腾。”
“好嘛,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不下去。”苏未接过顾涣给他的暖手小火炉,答应了。
他只是想陪着顾哥哥,并不想添乱。
顾涣摸了摸苏未温热的脸蛋,随即转身离去。
时间不等人,早去早回才好。
又是漫长的九天。
苏未终于接到了神采奕奕的顾涣。
“快回去,热水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家了,洗漱完就睡。”苏未一边把人往车上拽,一边把刚添刚炭火的暖炉塞在顾涣手里。
顾涣微微低头,又捉住苏未空闲的那只手,轻轻地揉捏着。养了这么长时间,一点儿肉都没长不说,手脚也依旧凉凉的。
“回吧。”
驾车的侍从扬起鞭子,轻呼一声,赶着马车离开了拥挤混乱的考试现场。
不出顾涣的意料,他这次的成绩仍然是第一名。
但是相比于第二名来说,诗赋有些薄弱了。但策论写的非常出彩,是主考官喜欢的那一款,故而险胜一分。
会试不久,就该轮到殿试了。
苏未整天陪顾涣在书房里写诗赋,好像要上考场的是他一样。
顾涣劝了几次没劝动,最后老实的练习了起来。
殿试当日,苏未为了避嫌,没有大张旗鼓的送入。顾涣则跟随着大部队,依次进了金碧辉煌的金銮殿。
皇帝出的题不难,就是一篇歌赋,一篇有关于去年水患的策论。
顾涣略微思考片刻,便提笔写了起来,成功的吸引了皇帝的主意。
大齐现任的皇帝年龄不大,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就是掌权晚一些,历经了不少波折,才从外戚手中夺回了实权。
结果刚出狼窝,又入虎口,现在成了镇远将军眼里的大肥肉。
顾涣思绪万千,但手下未停,丝毫不受影响。
皇帝赞赏的点点头,随后移步去了别出。
殿试一般是当天糊名誊抄,第二天阅卷,第三天放榜。
于是考完试,大批学子统一面见过皇帝之后,就被放行了。
顾涣一身轻松地去了苏府,俨然是把这里当第二个落脚点了。不出他的预料,刚到花厅的时,就发现了自己宝宝的身影。
“宝宝。”
苏未面不改色的应下,冷着一张脸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