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尹也干的不错,就因为他想巴结李善长,暗中帮李善长“合法不合理”处理几件事儿,你揍的人家半个月下不了床。
还有吏部,刑部,兵部,户部……
二虎狠狠甩甩脑袋,将脑海中那些不好的回忆甩出去。讪笑道。“五皇子,凤阳不比金陵,这是陛下龙兴之地。这里有许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哪怕陛下和太子爷到这儿,也得谨慎三分。”
“呦呵……”朱橚来兴趣了,板砖拿在手上,状若无事的把玩着手里的板砖。“大明还有我爹不敢惹的人?来,说说,让我看看他的脑袋有没有我的板砖硬?”
二虎低头想了想,给朱橚举了几个例子。
“城东的刘员外,当年凤阳闹瘟疫,陛下父亲大哥去世没钱安葬,是刘员外于心忍,‘借’给陛下些许钱财,让陛下办完后事儿。”
“城外的皇觉寺,当年陛下无粮可吃,是皇觉寺老方丈在陛下最困难的时候,收留陛下入寺当一行童。让陛下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城西的老拐头,是陛下行乞……呃……化缘时候的大哥。当年他拿出棺材本请陛下去青楼,参军之前了了陛下一桩心愿……”
“还有城南……”
“城北……”
朱橚瞪大了眼睛。“所以说,凤阳有许多我爹的恩人?”
二虎皱皱眉,点头道。“恩人谈不上,但当年的确不少人帮过陛下,陛下起于微末,家里连地都没有一亩,没人帮助,他也不会有这么一番事业。”
“陛下念旧情,登基之后不仅大大奖赏了他们,还明里暗里交代此地知府要多多照顾。”
“所以,我们对付他们的时候必须得证据确凿,不能让人说陛下忘恩负义。”
呃……这么说的话,这就不能胡来了。
朱橚将板砖收了起来。
朱元璋地位再怎么高,他骨子里还是一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身上的那股子劲儿,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比如说,按道理金陵不适合当首都,多少大臣劝朱元璋往北迁都,或迁都西安,或迁都中原,帝都居中,有利于朝廷控制大明南北。
可朱元璋偏偏想迁都凤阳,不为别的,就为“衣锦还乡”四个字。
比如说,朱元璋对马皇后的万般疼爱。自大明立国以来,宫里搜罗了不少绝世美人,可她们加一块儿,都比不上马皇后的一根手指头。
为啥?
为的就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弃。”这句老话。
再比如,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
还活着的,跟着朱元璋已经混成大明勋贵。
不幸牺牲的,他们的家人朱元璋照顾的很好。
朱元璋也许有时候很坑,但绝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很靠谱的。
别的不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四个字被他牢牢记在心里。
但凡是当年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都十倍千倍奉还。
“欸……不对啊!”朱橚猛然反应过来。疑惑的问道。
“我爹他派我过来是什么意思?我虽然嫉恶如仇,但不擅长探案找证据啊!”
“我惩恶扬善都是靠着黄金板砖打天下。正儿八经找罪证,我根本没那个本事!”
二虎缩缩脑袋,弱弱的回答。“不用您探案找证据,陛下让您过来,就是让你拎着板砖打天下的。”
“陛下说了,您是皇子,又有脑疾。哪怕您把天捅个窟窿,他也有能力替您堵上。最多……咳咳……最多也就罚您点银子,您商会赚的银子不少,罚的再多,您也能还的起!”
朱橚:(|||?益?)—?
老朱头又让他背黑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