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听完之后,老肖感叹道。
“是哈,不错。”李助理点点头,“我看看哪个频,以后再听听。”
“说到这儿了,我想到个关于上海本地的风水的故事。”老肖说道,“上海高架桥龙柱的传说,听过没?”
“没啊。”李助理说,“听听?”
“讲讲吧。”季晓冬往前凑了凑身子。
“哈,行。”老肖冲季晓冬一笑,说道,“这还是你爸之前给我讲的。”
然后,老肖放慢了车速,靠最右道行驶,开始讲述,绘声绘色。
话说,90年代中期,全国大搞建设,大兴土木,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首当其冲。当时,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上海市开始修建立交桥,继内环线建成通车之后,继贯穿市区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后上马,形成了贯穿上海东南西北中的田字形格局,从而完成上海高架最终的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形的大格局。
工程之初由上海市各级领导重视,上海市民的支持,工程技术队伍的拼搏,使得工程进展神速。沿途街景,一天一个样,半个月找不到旧街里弄。没料到,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连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
工程受阻,偏偏受阻在东西南北交汇点上,受阻在上海最高的高架主柱之下!可是翻阅上海地质资料,上海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并无过分复杂的地层状况。
参与工程的上海市政设计院、上海城建设计院,市政和隧道等工程公司立即调集技术力量攻关,一而再,再而三,地桩就是打不下。谁能想到偏偏在这个关键的接口上打不下地桩,竖不成主柱。
工程暂时停顿,奋战在工程第一线的工人们食不甘,寝不安。不知怎的,一种说法在私下里悄悄传开:会不会是风水龙脉方面的问题?
要不要请位风水先生或道士法师来看看呢?这种说法出现,立即受到工程技术专家的反对。在科学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可上九天揽月,碰上一个工程难点就求神拜佛,岂不是对封建迷信低头?
于是重新抖擞,广邀各路技术精英,汇集到这一接口上啃硬骨头。领导亲自坐镇,人心齐,泰山移!必须要将主柱的地桩打下去,保证整个工期不被延误。
技术精英汇集,高招、绝招过招,各显神通之后,打不进的地桩依然打不进!就是勉强打进一部分,却远远不符合设计的标准和工程的要求。这一下问题变得严重起来了,精兵强将已经一一上场较量,却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
如果这个接口的主柱浇筑不起来,南北、东西高架路就无法联接,整个工程也不可能的按期竣工。于是,先前的求神拜佛的说法又悄悄地传播在工地。
纵观上海近代史,从带起上海现代文明的外摊高楼大厦到南京路上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无一不在建造之初留下了风水的传说和故事,且华夏大地的历朝历代,无一不是敬天地而遵循自然生存法则,因地制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