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大规模生产后,可冉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花了大价格订制的擦刀,研磨时红薯泥浪费太多。这时一个做工的村民问道:“县主,这一步是不是要将红薯磨成泥状?”
“对呀,就是研磨成泥。但现在这个擦刀效果不是很好,磨到最后的时候容易伤手。”刘可冉有些无奈。这可怎么办?研磨成泥对制粉很关键,这样的话生产量上不去。
“县主,我们为什么不用石磨,就是磨豆腐那样的石磨。豆子都能磨成浆,这个红薯肯定也没有问题。”村民接着说道:“要不我们拿点红薯去刘豆腐家试试,他家有两个石磨。”
石磨,可冉一拍脑袋,唉唉唉,只注意跟着书上做了,还要因地制宜。石磨还可以买上几匹毛驴拉磨,比人快多了。说干就干,刘可冉和几个村民带着一筐红薯来到刘豆腐家。
最近可冉家一直在刘豆腐家里订豆腐干,刘豆腐的生意好了很多。有些跟着卖卤菜的人也和刘豆腐订豆腐干,他最近都不用去镇上摆摊,每天做完这些预订的豆腐、豆干就已经快忙不过来了。黎湾镇送货都交给了李老头。
看见可冉过来,刘豆腐很是高兴,连忙迎了上来说道:“县主,今天过来有什么事吗?”刘可冉笑着对他说道:“豆腐叔,想借你家石磨试试能不能磨红薯,你放心,用完后我们都给你洗干净,不影响你磨豆子。”
“不碍事,我们主要是靠它磨。”说着刘豆腐指了指家里那头毛驴,又接着说道:“那边还有一个小点的石磨,你们用它也行,但得自己磨。驴子拉的磨正在磨豆子,要不就等驴子磨完再帮你们。”
刘豆腐的话有些拗口,但是大家都听明白了。可冉连忙谢过刘豆腐说道:“不用等驴子了,我们就几个红薯试一试就行,用小石磨就好。”
几个人动手把小石磨装好,准备把红薯放进去。这时刘豆腐说道:“一整个不行,你们得切小点,如果磨不动还要加一点水。”
真是越忙越添乱,怎么还把这基本的一茬给忘了。刘豆腐拿了刀过来,很快将红薯切成小块,开始磨以后果然如刘豆腐说得那样,直接虽然也能出浆,但明显没有加了水以后顺滑。磨出的红薯浆比磨刀研磨的快还细腻。
刘可冉连忙向刘豆腐打听什么地方能定做石磨,刘豆腐说道:“县主要是磨得少,我家这个小石磨在家闲着,你拿去用就好。但是要这样架毛驴的大石磨就得去梓竹镇,那里陈石磨家的石磨做得最好。”
谢过刘豆腐后,可冉回到作坊,只能先暂停红薯粉条的生产,继续改成做面条。地里的红薯也暂时不再挖,等把石磨买回来再开始,如果可能还要买上几头驴。
可冉深刻的感受到了万事开头难,自己不仅有宝书还有梁家的协助,却还是出了问题。可冉有些自责,主动和林子阳说了这些事,表示订磨刀这些钱,最近作坊的亏损都由自己承担。
林子阳一反平时的跳脱,很认真的说道:“县主,红薯粉条是一个新东西,这里面很多东西都在摸索尝试,你不用自责。研磨刀这次用不上,以后可能就能用上了,这些都是投入作坊时会产生的风险,我们梁老爷早就想到了。当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听完林子阳的这番话,可冉第一次认真审视眼前的少年。平时看着他都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其实林子阳也在用心的观察和学习。自己也要更加细心,虽然萧涵月的书是一本宝书,但也要多加思考,不能照搬。
用磨刀研磨的红薯泥,淘洗过后也得到了很多红薯淀粉,书中讲道红薯淀粉还有很多妙用,可冉打算今天先试试。
回到家中,陈桂华准备做饭炒菜。可冉说道:“表姨,我今天学了一个新方法,一会儿给你露一手。”春桃在旁有点着急的说道:“县主,这那成,你就说怎么做,具体的还是我来吧。”
“没事,春桃,我们家没有这么多规矩,你先帮着我把肉切成肉片。”说着递过一块猪肉。春桃切成肉片,刘可冉接过来加了葱姜,一勺酒去腥先腌上。现在可冉也不心疼酒了,毕竟处理好的肉没有什么腥味,吃起来才格外好吃。
陈桂华和春桃看可冉在碗里放了点粉末,又加了点水,调制成面浆。然后倒入装有肉片的碗中,又搅拌均匀。剩下炒肉的其他步骤都和平时一样。
陈桂华没有出声,她知道可冉加的粉末肯定有妙用。果不其然,吃饭时,每个人都发现今天的肉片更加细嫩。小宝还专门跑到后院去了一趟,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大宝吃完一口饭才说,:“姐姐,小宝是去看三只小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