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贾诩悚然,下意识的就想回头看身后的袁数,这使者给出的答案,竟然与昨晚袁数所言大差不差!
好在昨晚二人已就此话题展开过讨论,当下收敛心神,贾诩随即换上一副嗤笑的面孔:“顾念旧谊?呵呵,汝可便回见本初,就说:‘汝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国士乎!’”见书信尚在张绣手里,扯书一时是做不到了,当下干脆分出一道精神力,将书信击碎,随后斥退来使。
张绣: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什么?
等袁氏来使气冲冲的走了,回过神来的张绣顿时又一次大怒,昨天之所以被袁数三言两语就撩拨出内心的不满,就是因为贾诩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就做好了应对方案却半个字都没有透露给他这个主公,这已经让感觉被蒙蔽的张绣很愤怒。
本以为昨日之事过后贾诩能稍微收敛一点,没想到今日又越俎代庖,直接替他赶走了袁绍来使。
那可是雄踞河北四州、带甲数十万的袁绍啊!
不过事已至此,可以说是木已成舟。再说了,边上那个同样出身汝南袁氏的家伙对此也是一脸冷笑,心里默念了几遍“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之后,张绣勉强维持住了理智,当下发问:“方今袁强曹弱,强弱之势分明,今毁书叱使,倘若袁绍兵至,当如之何?”
这话一出,别说贾诩脑门上险些直勾勾挂下来一排黑线,就连边上的袁数也有些蚌埠住了。
他这下算是明白为啥张绣没办法成为主公了,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不能说脑袋里全是肌肉吧,那大概也差不多了。
如今曹操可是大军压在城下派人进来招降,相比起那远在河北中间还隔了一个曹操的袁绍,明显这边才是迫在眉睫要应对的好不好?
如果曹操这边没能妥善处理,你以为你一个小小宛城还经得起曹袁两家轮番攻打不成?更何况如今袁绍势力范围囿于河北,有曹操在中原一带拦着,难道他袁绍还能空降几万人来进攻宛城不成?
两个明白人对视一眼,表示不想给学渣讲基础。
于是思索了一番之后,贾诩先开口说起了投曹的优点:“将军虽与曹操有仇,然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从之乃顺朝廷,其宜从一也;绍军力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等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笼络天下,使明德播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
张绣半信半疑,倘若是之前,听贾诩这么一说,他肯定顺水推舟就降了,但如今被袁数一点,意识到贾诩同样存了借自己身份为他谋晋身之资的念头,张绣难免就要多想一层。
“将军莫不是惧袁绍乎?如今曹袁相争,势成水火,将军身为宛城之主,投曹则曹营喜悦,投袁则河北振奋,是以两大诸侯皆屈尊降贵,愿与将军共谋大事,然将军扪心自问,可胜得过二人?”
“比不过。”张绣很诚实的摇摇头。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无论是拼背景、拼现有资产还是拼发展潜力,如今坐拥小小一座宛城的他充其量只能算是曹袁两家的一个零头。
“既然如此,人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今曹操近而袁绍远,曹公遇事果决而袁绍遇事优柔,曹公待下严而有方,曹营文武同心协力;袁绍御下唯以权术,袁营上下内斗不断。况且,纵然将军投袁绍,最终也的确击破曹操,然彼尚不能容麴义,异日又如何容得下将军呢?”
“既然如此,左右去替我将那使者请来。”张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袁绍与麴义反目的事情他自然也是有所听闻,当下便是做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