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卿,你难得来此一趟,先去和夫人聚聚吧,看看郭长风小爱卿。
司马昭在吴国的斥候,如若来报,你可令潜伏在各通道上的锦衣卫斩之。”
郭方点了点头,隧拜辞而去。
曹髦也抱起郭晓文,走向简易龙榻。
……
寿春城。
城中眼看粮尽,文钦在小城内与二子坚守,见军士渐渐饿倒,便找罗靖来商议。
罗靖说:“议和时机已至,可请文钦将军进谏,并请将军二虎子伴之,以见机行事,或许取之代之的时刻到了。”文钦会意而去。
文钦确实也是饿的眼花缭乱,便按罗靖计策,前来禀告诸葛诞:“粮皆尽绝,军士饿损。
不如将北方之兵尽放出城,以省其食。”
诸葛诞大怒曰:“汝教我尽去北军,欲谋我耶?”竟叱左右推出斩之。
文鸯、文虎眼见文钦被杀,哀嚎一声:“父亲,呜呜呜!”
他们各拔短刀,立杀数十人,又飞身杀诸葛诞,取其兵符,号令三军。
然后,文鸳留下文虎和罗靖留寿春,他独自出城,找司马昭议和。
司马昭恨文鸯昔日率十八骑退兵、吓死司马师之仇,欲斩之。
钟会拉开司马昭,并低声进谏曰:“前大将军之逝,罪在毋丘俭。
但毋丘俭已亡,今文氏兄弟势穷来归,若杀之,是坚城内人之心也。”
司马昭怒而反问:“可他们降的是曹髦小儿,并非本相。”
钟会又进谏:“朝政尽掌于相国大人手中,降魏即降丞相。
何必在乎明面虚假之事?”
司马孚捋须说:“贤侄,文鸳若降贤侄,何惧曹髦小儿暗藏兵甲?
凭文鸳之勇,我等今夜就可以废君另立!”
司马昭心念一动。
高柔、郑冲等人也急急进劝:“长乐公言之有理。文鸳,虎将也!”
司马昭感觉钟会及群臣言之有理,正欲封赏文鸳,以揽虎将之心。
忽然帐前有人尖声说:“陛下到!”
是后宫太监黄公公的声音,太熟悉了。
众人无奈地出营帐,跪迎曹髦。
司马昭则是坐回中军案桌前。
此时,因为锦衣卫消息灵通,曹髦接报,忽然在典刚、庞氏四兄弟及禁军数百甲士的护卫下,亲自来到司马昭的中军帐里。
他得保护文鸳,也得收揽文鸳于麾下,可不能让司马昭占了这个便宜。
曹髦也没说众爱卿平身之类的客套话。
他直接在典刚及庞氏兄弟的护卫下,来到司马昭的中军帐里。
面对司马昭端坐在中军营帐内的统帅案桌前的那份傲慢,曹髦也直接亮明态度,封文鸳为忠良将军,加封关内侯,统率朱异所部及文虎回归洛阳。
至于寿春诸城及诸葛诞残部,则交丞相处理。
曹髦此招,平衡了文鸳与司马昭,也保全了自己。
现在,对于曹髦来说,平安回到洛阳,才是最重要的。
反正他兵马不多,但是,猛将颇多。
司马昭想另立新君,已经无可能。
至此,他和司马昭都前进了一步,接下来会怎么样,得好好谋划一下。
“谢陛下!微臣誓死相随陛下!”文鸳跪地拜谢,激动泪流。
司马昭及身边诸将,顿时瞠目结舌。
此时,司马孚、钟会、郑冲、高柔等文武群臣还在营帐前跪着。
因为曹髦没说众爱卿平身!
而且,曹髦随从皆是虎将虎威,让司马孚、高柔等人都感觉到后脖子凉嗖嗖的。
生怕典刚会忽然一戟斩下。
文鸳身长八尺,英武雄姿,但也瞧见了曹髦英姿不凡,便誓死效忠。
曹髦亲手扶起文鸳,赞叹地对文鸳说:“朕见文兄,夙愿已久,今得所愿,三生有幸。”
文鸳激动万分,泪光闪闪,哽咽地说:“臣久闻陛下乃仁君明君德君豪主。
今见陛下,虽万死犹荣。”
曹髦激动地说:“好!朕得文鸳,如得项羽,大魏江山,中兴有望,一统天下有望。
文爱卿,来日方长,改天再叙。”
他这才松开文鸳的手。
“嗯!”文鸳激动泪下,用力地点了点头。
司马昭回过神来,悻悻不已。
但是,无奈曹髦是帝王。
而且,这里寿春统兵主将是文鸯。
曹髦身边又有典刚、庞氏兄弟及禁军护卫。
司马昭只得同意,随后,他率部入寿春,将诸葛诞老小尽皆枭首,灭其三族。
吴兵大半降魏,并随曹髦启程回洛阳。
途中,曹髦召见文鸳,说:“吴兵老小,尽在东南江淮之地。
今若留之,久必为变。
不如放归江南,以显大魏之宽大。
往后,朕和爱卿伐吴,也可找些内应。”
文鸳感慨说:“陛下妙论也。”遂将吴兵尽皆放归本国。
唐咨因惧孙綝,不敢回国,亦来降魏。
司马昭皆重用,令其分布三河之地。
至此,淮南已平。
司马昭也因东吴和川蜀出兵而退兵。
司马久向司马昭献上毒计,大军将回到洛阳之际,丞相可发动兵变,不让曹髦回到京都。
接着,他又说丞相可以突袭的方式,挟持郭太后下懿旨,废了曹髦。
这可能是丞相废曹髦而另立君王的最后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