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第五〇章 增设三都院

第50章 第五〇章 增设三都院

干!你是这个意思你早说嘛,吓了老子这一大跳!李自成暗暗松了一口气,恨不得跑过去亲张凌一口。

这些话正是他要说的,只不过他不能像张凌说得那么好罢了,他还真是有福,竟然遇到了这么懂事又这么会说话的臣子。

李自成抑制着自己的激动,板着脸问道:“许文耀,你还要反对设立都判院吗?”

他满心以为,张凌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都讲清楚了,许文耀不会再坚持己见,不想许文耀却把脖子一梗,固执道:“自古狱讼清明与否,皆在官员是否公正廉洁,是否执法不阿,岂在臬司归哪个衙门管辖?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设若官员徇私枉法、贪赃卖放,就算臬司自成系统,又有何益?为政之道,以安而不扰为本。与其另立都判狱讼院,徒为攘扰,莫若狠抓吏治、严惩贪渎来得切实。”

这话貌似有理,实则不通,李自成笑道:“既然如此,那么都察院和都谏院也都不必另立,统统划归都知院下辖好了;度支也不必钱账分开,只要狠抓吏治、严惩贪渎,让同一个人既管出纳又管记账也无不可。”

这本是互相监督,以防徇私舞弊的常规操作,许文耀却亢首说道:“陛下此语,乃是以人性为恶的荀子儒,并非儒家正统!”

众人闻言,无不大惊失色,谁都没想到许文耀竟然把这件事上升到了道统的高度,迂腐固然是太迂腐了,但也着实不好辩驳,不由得都替皇帝捏了一把汗。

李自成的本意是推进司法独立,却忽略了这其中暗含着性恶论的逻辑前提,而在这个时代,性恶论不合于《四书》之义,如同洪水猛兽,不管内心认同与否,也不管实际操作如何,都不能宣之于口,否则将失去道义上的正当性。

他急忙洗白道:“非也非也,这乃是圣人的恕道!人有贤愚不肖,岂能皆是君子?何况还性相近,习相远呢?纵然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贪官污吏,却又哪个不是读着圣贤书长大的?《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与其相信人人都是君子,都能不忘初心,何如从根本上就不给人作奸犯科的机会?《孟子》曰:‘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朕不想罔民,所行的是圣人的恕道。”

众臣暗暗点头,觉得皇帝的学问似乎精进了,这番说法引经据典,鞭辟入里,颇有说服力。

许文耀也没料到皇帝会这样说,细思之下也觉得不无道理,倒也坦荡,躬身说道:“陛下宽恕为怀,力戒罔民,为臣钦敬。是臣一时糊涂,没把事情想明白,误会了陛下的仁德,请陛下恕罪。”

李自成暗道好险,想要趁热打铁,赶快把事情搞定,却又听顾君恩奏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明示。”

“何事不明?”李自成又紧张起来。

“陛下既然成立了都判狱讼院,接管了刑部的职责,那么刑部是否应当裁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