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第二七章 重建大顺政权(下)

第27章 重建大顺政权(下)

顾君恩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虽是正三品大员,但长沙城里一下子涌进来那么多官员,住房很是紧张,他这样的文官又争不过那些军头,所以他没有单独的府邸,一家老小只能和其他一些官员家庭一起,暂时安顿在长沙府学里。

按理说,这应该足够令人沮丧了,可是他现在的心情却很好。

他回想着刚才的留对,像这种决定朝廷政策和一部堂官任免的奏对,难道是随便找个人就可以谈的吗?就算没有丞相,那也不能只找他吏部侍郎一个人谈吧?而且皇帝当着他的面又任命了一个吏部侍郎,却既没任命吏部尚书,又没分别左右侍郎,岂不是表明他要被换个更重要的位置了?

这简直是一定的!

“怀德!怀德!”

顾君恩正在偷偷高兴,忽然听到有人在门外叫他,觉得被打扰了兴致,心中不喜,恹恹地开门看时,却见是礼部侍郎姜学易满脸笑容地站在门外。

见到顾君恩面色不豫,姜学易愣了一下,问道:“怀德,逢此喜事,怎么不喜反忧?”

“喜从何来?”顾君恩皱了皱眉头。

“李化鳞的住处被刘汉带着御前侍卫封锁了,你不知道?皇上这是要宣麻拜相了呀!怀德你刚刚留对,你说这个新的天佑殿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会落到谁的头上?”

李化鳞是掌弘文馆大学士兼知制诰,永昌元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二月间,皇帝由太原北上,在进军北京的途中发布了“永昌元年诏书”,历数明朝黑暗,敦促崇祯投降,笔力雄健,文采斐然,便是出自李化鳞的手笔,由他起草拜相制书正是合适人选。

而且按照大顺朝的典制,每当朝廷有大除拜,比如册立太子或者宣麻拜相的时候,负责起草诏制的弘文馆都要锁馆,以防走漏消息,如今弘文馆只存其名,无从锁馆,封锁弘文馆大学士的住处看来是因陋就简的权宜之举。

顾君恩心中大喜,急忙左右看了看,把姜学易拉进屋里,关好门后低声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府学里住的不止顾君恩一家,拜相之事在没有公布之前,不管心里是怎么猜测的,都不能宣之于口,要是让不怀好意的人听了去,一顶“妄揣圣意”的大帽子扣下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是刚刚的事,”姜学易笑道:“我这里要提前恭喜怀德你了!”

“却也未必是我,”顾君恩摆手笑道:“圣意不可妄揣,正平(姜学易字)莫要玩笑。”

“明天便见分晓,”姜学易也不跟顾君恩犟,换了话题说道:“我朝经过一年来的败战转移,官员们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已经凋零得不成样子,绝大多数衙门不是有职无官,就是有官无事,要想重新运转起来,进行一番整合已是必不可免,现有官员肯定不够用,可是圣上已经说了,恩科要等拿下整个湖南再开,科举算是指望不上了,这么大的官员缺口,全要靠察举补上,短时间内是不是难以做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