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航海家

第657章 胡濙的密报

黑色铁盒放在桌面上,胡濙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铁盒上的铁锁,掀开盒盖子,映入眼帘的是用红绸缎包裹的块状物,慢慢解开红色绸缎,一块青色玉玺显露出来,却是碎裂成了好几块。

“怎么碎了?”朱棣微微皱眉。

胡濙连忙跪下,解释道:“禀陛下,臣寻到此物时,它便已碎裂成多块……”

一边听胡濙解释,朱棣一边查看破碎成多块的玉玺。

他是第一次见到这块玉玺,但一眼便认出了这是朱允炆的玉玺,因为这方玉玺太特殊了,也太有名了。这便是传说中朱允炆的“凝命神宝”。

这方玉玺的材质是雪山青玉,玉玺上还雕刻着好几个字:天命明德,表正方方,精一执中……

“怎么少了几个字?”朱棣厉声询问。

“禀陛下,玉玺的碎片缺了一块,”胡濙抱拳回答,“臣没找到最后一块,因此玉玺上的刻字少了几个字……”

“少了哪几个字?”

“回陛下,是‘宇宙永昌’。”

“宇宙永昌?”朱棣嘴角上扬,有些鄙夷,“哼,朱允炆还想长生?”

胡濙不敢出声,只是默默跪着。

轻轻抓起破碎的玉玺,打量着上面的刻字,朱棣嘴角微动,““天命明德,朕才是天命所归,所谓‘凝命神宝’也不过如此。”

随手一放,哗啦一声响,拼凑在一起的玉玺碎片再次破碎成五六块。

看向地上跪着的胡濙,朱棣温和道:“源洁,你起来说话。跟朕说说,这玉玺是怎么找到的?”

“禀陛下,寻访江浙一带时臣获得一条消息,有消息称曾有一伙僧人乘船南下,臣便沿河查访,一路追寻,最终在福建找到了关键线索……”

“你是说,朱允炆一直藏于福建?”

“陛下,臣不敢断定。臣寻访江浙、福建、湖广一带,一路打听,最终在福建山中一座无名坟墓中挖出此物……”

胡濙仔仔细细地向朱棣汇报发现和挖掘“凝命神宝”的全过程,讲述着他的发现。

朱棣认真地听着,偶尔会打断胡濙的叙述,询问一些具体的细节。

寝殿中,君臣两人就这样一问一答,一人叙述一人聆听,一直谈至深夜。

寝殿外,宫女和太监们都远离房门,就连负责护卫的锦衣卫也远远地站在寝殿十几丈外。

太监黄俨望着寝殿的方向,询问身边的一名老太监:“杨庆,这都什么时辰了,陛下怎么还没有睡下?”

“禀大监,现已是漏下四鼓。”太监杨庆小声回答。

“这胡濙怎么这般不懂礼数,竟这般叨扰陛下,”黄俨伸手遮住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你好好盯着,我可扛不住了。”

杨庆点头哈腰道:“大监放心,一有消息小的立马通知您……”

咿呀一声响,寝殿大门打开了,胡濙迈步走出大殿。

黄俨轻轻皱眉,望了一眼胡濙的背影,看向身旁的杨庆:“走吧,伺候陛下就寝去。”

过了一会儿,黄俨走出朱棣的寝宫,在一处走廊旁停下,右手轻拍左手掌心,啪啪两声轻响。

黑暗处走出一名锦衣卫,拱手行礼:“黄公公有何吩咐?”

凑近那名锦衣卫,黄俨低声道:“下值后,你去找殿下,就说今夜胡濙秘密入宫,漏下四鼓乃出,所谈极为机密,陛下神色凝重,望殿下早作决断。”

【注】

《明史.胡濙传》:“(永乐)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胡)濙至,急起召入。(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胡)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