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第94章 你怎么不去抢

小桂子面色一喜,连忙把钢笔包好,又问道:“那尚书大人,这支锦鸡钢笔和刻字的钢笔呢?”

“都包起来,我都要了!”既然30两都花了,还差这7两吗?

御赐金银笔,得买回家供起来,非重要的场合不能拿出来使用,刻有图案和名字的钢笔,家里放一支,上朝带一支。

至于那500文一支的普通钢笔,那么掉价的东西,让其他大臣们用吧!

“公公,您太厉害了,您把钢笔稍微改了改样子,加了点图案,白尚书就喜欢的不得了,即便卖得那么贵,他也忍痛全都买走了。”

司礼监内,小桂子一边给刘瑾扇着扇子,一边拍马屁道。

刘瑾端起一杯自制的冰橙汁,深深的喝了一大口,任由一股凉气从胃里透出来,舒爽极了。

“那是自然,只要你按我说的话去转述给他,白钺肯定会买的。别看这帮大臣们一个个自诩清洁廉明,实际上屁股底下都不太干净,几十两银子买个钢笔,根本不在话下。”

刘瑾依稀记得,大明第一首辅,风评极高的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时候,都翻出来地契数十顷和上百万两白银,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中后期,当官如果不贪,根本活不下去。因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为了防止贪污腐败,他把各级官员的俸禄规定死了,哪一个品级,月俸多少,都算得明明白白的。

要说朱元璋真是个合格的会计,他给官员制定的俸禄,刚好够正常开销,略有结余,撑不死,也饿不着。

但朱元璋不是个合格的经济学家,他忽视了物价和通货膨胀。

官员们的俸禄在明朝初期还够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原有的俸禄连基本开销都不够。

如果真的只拿俸禄,大明官员们都得去喝西北风。

所以,贪污,已经成了官员们不成文的约定,只不过是贪多贪少的问题。

刘瑾想通过卖钢笔挣钱,挣的就是这帮官员和有钱的地主富商的钱,所以他要把钢笔打造成奢侈品,而不是靠走量。

刘瑾原本就在一家外贸销售公司上班,自然知道怎么抓住消费者心理,他研发的那些钢笔款式,全都跟白钺有关。

无论是皇上的签名,还是锦鸡白字,全都是为白钺量身定制的,一个没有任何警惕心理的古人,怎么可能逃得过刘瑾的销售陷阱。

“公公高明!”小桂子由衷的拍着刘瑾的马屁,问道:“公公,那我们接下来全力生产御赐金银笔吗?这两种笔太挣钱了,大臣们肯定也最喜欢。”

刘瑾摇了摇头,说道:“不行,物以稀为贵,生产的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咱们得控制销量,一天卖一套正好,其它型号的钢笔,我们倒是可以多生产一些。”

“普通钢笔就停了吧,有了精品钢笔,没有哪个官员愿意用普通钢笔了。”

“还有,我新开发的那些套装钢笔,也要着手进行生产了,虽然这些钢笔只卖几两银子,但是数量上去了,价格也不比御赐款便宜。

我们得放长线钓大鱼!”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