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是刘邦

第四十七章 毫不留情地射杀

第30章 毫不留情地射杀

刘邦在张府随从的簇拥下,前去外黄了。他们走得很急,很快就消失了身影。

刘信有点怅然若失。

这,算是我们叔侄俩,就此分道扬镳吗?

刘信原本打定的主意,是紧紧地跟着刘邦走。刘邦去哪里,自己就去哪里,无论如何都得抱紧这根当今时代最大的大腿。

这也是最为安全可靠的做法。毕竟,眼前的这个自私、贪财、好色、怯懦、狡猾的三叔,却就是未来的大汉皇帝,一辈子总能逢凶化吉的。

但,现在,刘信坚定地留下来了。

刘邦一走,留下来的人,就自然以刘信为首。虽然,刘信外表还是个孩子,但却是魏王假亲封的神武勇士,一言一行,莫不令人叹服。

就连白起,对刘信也是发自内心的信服,一切等他发令。

刘信也不辞让,对白起道:“秦军的主力,是在大梁城北。我们就先留在城南这个地方,请将军派人带着这些能工巧匠,找一个地势较高、木材充足、相对隐蔽的地方,抓紧开始造船。所造的船,只要牢固可靠,能够多载一点人就好,其他都不必要考虑,就是越快、越多越好!”

白起立即安排人照办。

刘信道:“虽然是国难关头,人人有责,但是,也不让大家白干。参加造船的百姓,只要造好了一条船,我们就立即比照平时造一条船的价格,多给一倍的钱!所有留下来的魏军兄弟,也都是勇士,只要是立功的,也一样给赏!”

这一来,所有留下来的魏国百姓和魏军官兵,无不欢欣鼓舞,暂时竟忘了对滔天洪水和秦军攻城的恐慌。

从秦军手里解救出来的魏国百姓,虽然都是能工巧匠,但毕竟只有区区几百人,而且并非都是懂得造船的。光靠这些人造船,显然不够。

刘信又请白起派人,去附近招徕更多愿意前来参与造船的百姓。他手里现在有五千金,这是笔不小的数目,重赏之下,足以吸引更多穷苦的魏国百姓前来。

不过,下这些命令的时候,其他人都是欢欣鼓舞,刘信自己却是愁眉苦脸的。白起等人见了,以为他是少年老成,表情严肃。刘信自己却知道,自己是真的心痛!

这五千金,其实都是他的钱啊!

三叔刘邦爱财,难道他就不爱财了?有钱好办事,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盛世,都是一样的道理!

刘信只能在内心自己宽解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反正,我将来再不济,也是大汉羹颉侯,面包会有的,黄油也会有的!

再说,刘邦不是强行从我的赏赐中分走了五千金吗?真没钱了,再去找他要去!那钱,明明就是魏王赏赐给我的。真没钱了,就和刘邦比比谁更赖皮!

想虽然是这样想,可刘信还是难免愁眉不展。

白起宽慰道:“神武勇士一心为民,真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尽可能多造点船,尽可能多从大梁城里转移一些人出来,尽人事,听天命,也不必再犯愁了!”

刘信暗骂:他娘的,花的又不是你的钱,你当然不犯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