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在做梦否?”
朗城外四十里军营中,刘备跪坐在案前皱着眉头,看向面前侃侃而谈的僧人,忍不住握住了腰间的佩剑。
听听,听听。
这他妈说的是人话吗?
令两千士卒头裹黄巾,杀进南阳。使君衔其尾,可入主宛城。皆时某使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南阳荆州世家大族,为使君上奏朝廷,南阳及荆州七郡之安危,非使君不可。
同时再派遣使者入雒阳,送万金于十常侍,此事可成。
值此中原战乱,朝廷焦头烂额之际,以刘使君的声望,有荆州士族说和,有十常侍美言,用区区一个南阳郡守之位,就能换来荆州七郡的安定,想必朝廷也不会拒绝。
南阳可是一块宝地,南控荆襄长江天堑千里之地,西链汉中巴蜀天府之国。过武关可直达关中商洛,往北就是河南郡帝都雒阳,往东则是豫州中原之地。地广而民富,足养数万大军,正是蛰伏潜渊的大好之地,未来天时有变,神器有........
姚广孝尽心尽力的为刘备谋划着,甚至考虑到刘备的仁义之名,一些较为卑鄙的手段,更是直接大包大揽,说他会藏在暗处帮刘备搞定一切,不会脏污了刘备的羽毛。
而刘备要做的,就是听从他的安排,就能白得一郡之地,可以安心发展,可以图谋将来。
如果刘备起家就有一个南阳郡的话,那未来还真说不定会达成怎么样的成就。
天上掉馅饼了属于是。
但这一番全是为刘备谋划的话,听在刘备耳中,却是一句比一句刺耳,能按住剑柄没有第一时间攮出去,完全出于礼貌。
只是待听到姚广孝说,未来天时有变,神器有失,南阳可火速出兵攻克雒阳,尊天子以令天下时,刘备彻底听不下去了。
一拍桌案就直接站了起来,抽出佩剑指着姚广孝道:“我听宪和星夜来说,急不可待的模样,还以为阁下有何高见,竟然不能等到天明。”
“没想到,竟然是如此乱臣贼子之言!”
姚广孝愕然,看了一眼怒发冲冠模样的刘备,没在意怼到面前的寒光闪闪的剑尖,只是侧头看了一眼简雍,投去了一个问询的眼神。
小老弟,咋回事?
来前的路上,我可是把谋划说与你听过了的,你说刘备正缺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断然不会拒绝。还说刘备求贤若渴,只要有才能之人,都是言听计从,恨不得供起来。
北海李善长,安平杜如晦,可天天跟刘备一起睡觉来着。怎么,轮到我姚广孝,不抵足而眠就算了,还要捅我?
是嫌弃小僧没有才能,还是嫌弃小僧生的不如李善长杜如晦好看?
总不能刘备是真的仁义,不屑于用些阴谋诡计来抢地盘吧?
这怎么可能?
如今乱世初起,汉家气数已尽很多人都能看得出来,亦有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崭露头角。很多有才能的谋士还在观望,但姚广孝却已经按捺不住出山了。
黄巾声势浩大,姚广孝认为黄巾或许有可能成事,于是投奔了单雄信,为其出谋划策,整顿了整个黄河以南的黄巾。
可惜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单雄信有项籍之风,但无霸王之能,黄巾起的快、灭亡的更快,看透了单雄信不能成事之后,姚广孝不再多言,甚至坐看长社之战单雄信惨败而不发一言。随后在乱军之中果断地抛弃了单雄信,开始另寻人主。
而此时,摆在姚广孝面前的,有好几个选项。
第一梯队的选择有两个。
幽州牧刘虞。
益州牧刘焉。
这俩都是封疆大吏,一州牧守,若是天时有变,群雄逐鹿,这两个州牧天生的起步就高了其他人不止一筹。
但这俩,姚广孝一个也没看上。
他认为刘虞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出任幽州刺史期间多次对异族怀柔,虽然护佑了幽州不至于战火连绵,有仁主之象。
若是盛世必然是一个绝佳的主公,但这是乱世。乱世是需要吃人的。姚广孝断言,刘虞什么都仁,只会害了他自己。
至于刘焉.......
糟老头子坏得很,废史立牧就是他提出来的,此举恐怕加速乱世,倒是和姚广孝的想法不谋而合,刚开始姚广孝是准备去投奔刘焉的。
结果听说刘焉到了益州,汉中通往益州的栈道就莫名其妙的塌陷了,人畜不能通过。姚广孝就觉得刘焉此人只能做一守户之犬,绝不可能成事。
两个州牧被排除,剩下的选项还有谁?
平北将军刘和,就是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此人不仅是幽州牧刘虞独子,更是年仅十六就歼灭北匈奴,在滱水筑京观的狠人。
没有依靠父辈的萌荫,仅凭自身一刀一枪,就打出了个平北将军,如果未来真的有惊天巨变、神器无主而群雄共逐之的局面,刘和一定是目前最大的一支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