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匈奴王

第七章 离石城外

第82章 离石城外

等到诸事平息,几近傍晚。

大军于是在于离城外休整一夜,等到第二天清晨开拔,继续开拔离石。

沿途跋山涉水,待到傍晚,终于到了山巅,视野变得开阔。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高山亦是如此。

刘豹万万没想,眼下的山脊之地,竟有一处东西通透的旷野。

旷野北端,离石城孑孑而立,东南北三面河流环绕,西面则是紧挨着一座山峰的南麓。

大军在离石城外安营下寨,刘豹策马上前勘察离石,暗叹百闻不如一见,远比想象中的雄伟,明白了郝昭所谓的“秦汉苦心之地”。

环绕离石的河流名为川河,也变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大军想要渡河攻城,必然大费一番功夫。

迎着冷风,望着高墙,刘豹唏嘘不已。

怪不得攻城战役会打上几月几年,也明白为什么要“十则攻之”,就凭自己带来的两万人马,哪能像电视里演的那般爬墙送人头。

须卜迟新败,但是拆分成部件的巨石炮需要重新组装,搬运石炮也要时间,此刻天空昏黄,只能先派些喊话的探马出去。

军帐里面,众人围在案前,舅舅和兰氏骨都侯一脸难色,毕竟对于“不羞遁走”的胡人来说,这种专为战争而筑的城塞让他们望而却步。

郝昭提着毛笔画了份简图,指指点点帮大家介绍地理知识,除了己方大军上山的东部通道,离石还有北部和西部两条通路。

离石城虽然西面靠山,但靠的是南麓,所以城南方向是一片旷野,正是刘豹大军所在。

北部通道全是崎岖的山路,前方有座名叫皋狼的县城,再往北直通雁门,雁门连通塞外。

西部则是下山的山道,有座跟于离如出一辙的山关,名叫隰成。

过了隰成县就到达黄河口岸,附近是蔺县,也是昔日大禹治水的地方,有着天然的渡口孟门渡。

渡过黄河,就是所谓的河套之地。

郝昭说得口干舌燥,“雁门有高干的驻军,他是袁绍的外甥。要是他们打定主意帮住须卜,不如从太原南下截断我们的退路,断不会走皋狼道。所以北方可以留作围城阙口,远斥候、察动作即可。”

刘豹点了点头,所以他让毋丘兴留在山脚,与丘林部一起防备北方的王柔。

郝昭用双指向蔺县,又指了下隰成,“如果黄河西岸的诸胡想要驰援离石,无论从何处渡河,都会在隰成整军。而且隰成山关与于离一般无二,咱们顷刻间就能攻破。昭以为,当继续西进攻克隰成,把须卜迟孤立在这山上,时日一久,离石不攻自破。”

“绕过离石直接攻克隰成?”和勒抢先接话,皱眉担忧道,“须卜迟的守军少说也有万数,如此岂不是被前后夹击?咱们兵锋正盛,不如倾尽全力,先把离石攻克。”

郝昭摇头,“若是能直接攻破离石,那自然最好,只是伤亡不会少,不如围城打援来得实际。”说罢又看向刘豹,“而要孤立离石,隰成必取。”

“郝将军,围城不妥吧?春耕将近,咱们要是一直耗在这里,岂不是误了今年的收成。”兰氏骨都侯脸色凝重道。

郝昭笑道:“确实如此,不过需要耕种的不止平阳,他们这些定居塞南的胡部,自然也要种稷。”

“总不能两败俱伤啊!”兰氏骨都侯为难,看向刘豹。

刘豹任凭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则是看着郝昭画的草图,他虽然地理知识停留在初中水平,好在工作与开店选址相关,倒是能听得明白。

他忽然听到兰氏骨都侯担心春耕,忍不住笑出声,当时这位骨都侯可是死活不愿意入城跟汉人混居,坚持胡人就应该牧居,现在也是应了那句“真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