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李青放假的时候。
轧钢厂的福利其实不错,每个星期还放一天假。
放假的头一天下午,李青兜里揣着票、带着秦京茹去了一家离四合院儿比较远的供销社。
之前是他自己的票不够,他就去鸽子市场。
为了不那么高调,他也经常出没不同的供销社。
秦京茹能猜到李青这会儿,是带她去买明天回娘家带的东西。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李青直接去供销社割了十斤肉又买了两斤红糖。
这年头物资稀少,红糖算是营养品。
走亲戚能带两斤红糖去,那已经很够面儿了。
更别说这十斤肉了。
这十斤肉在她们农村,那可比金子还值钱。要
知道在城里,一个人每个月肉的定量也才五两。
农村就不用说了,自己家如果养了猪的话、杀完年猪还得上交。
只能留下一部分,自己家里人吃。
外边人多,秦京茹也不好大声张扬。
回到家,她确定门窗都关好后试探性的说道:
“你怎么买这么多肉,这大热天的咱们怎么放呀!”
“这么多肉,放坏了多心疼呀。”
李青笑了笑,开口说道:
“你们老家之前都是怎么放的?”
“我想着咱们也不缺这口吃的,回去看岳父岳母也不能空着手呀。”
得到了李青的肯定回答,秦京茹一脸肉疼的说道:
“提两斤红糖得了呗。”
“你挣点钱儿也不容易。”
要说之前没结婚的那阵,秦京茹巴不得李青多给自己家送点东西。
但是现在不一样呀,现在她们俩结婚了。
李青的东西,不就是她的东西了嘛。
这自己家的东西,她当然心疼了。
再说了,在她看来两斤红糖已经很有面子了。
秦淮茹嫁进贾家这么多年,也没见她给她爹妈带点什么东西回去。
李青可不这么认为。
猪肉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是不缺的。
而且,空间里不值有猪肉。
还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肉之类的。
如果不是怕一下子拿出来吓到秦京茹,李青家早就过上大鱼大肉的生活了。
而且更重要的事,在李青所生活的那个年代。
伱去老丈人家,如果只带十斤猪肉的话、那是有点拿不出手的。
连带着丈母娘还会觉得,你这个女婿没本事。
但是,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
李青带十斤猪肉去,丈母娘不得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女婿好本事。
花最小的钱,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些话,他可不能告诉秦京茹。
不然,她不得吓死。
李青只好语重心长的对她说道:
“那怎么行呢。”
“俗话说得好,一个女婿半个儿。”
“岳父岳母把你嫁给了我,我就相当于他们二老的儿子。”
“再说了,咱们也不经常回去。”
“老人家一把年纪了,还能吃几回呢。”
“咱们还年轻,咱们吃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你想想咱们的孩子,咱们可不得给他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嘛!”
李青这番话,倒是让秦京茹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毕竟是她的爹娘,她竟然还没有李青想的周到。
李青能把她的父母放在心上,秦京茹很感动。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一辈子对李青好。
“好,就按你说的办。”
“但是你答应我,以后可不能这么破费了。”
“只要我们能回去,哪怕是空着手我爹娘都会高兴的。”
李青摸了摸她的头,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个年代大家吃饭都紧张。
城里还能吃商品粮,供应稳定。
农村可就惨了。
他们俩空着手上门,不就平白多了两张吃饭的嘴嘛。
秦家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难免不会有意见。
活了两辈子的李青,如果连这点儿人情世故都不懂、那他可真是白活了。
他带着秦京茹回去是报喜的,又不是添堵的。
所以这些小细节,多注意点儿总是没有坏处的。
尽管,李青和秦京茹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已经够低调了。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里可是人多嘴杂的四合院儿。
不一会儿,大家就都知道了李青家买了好大一块儿肉。
“你们看见没,李青自行车上绑着好大一块儿猪肉勒。”
“看见了看见了,还是七肥三瘦的、得有好几斤吧。”
跟后世追求瘦肉和五花肉不同,现在的人们更喜欢买肥一点儿的肉。
肉的定量非常少,而肥肉可以用来炼猪油。
每顿饭放上那么一点儿在菜里,也算是有了油荤。
而炼完猪油剩下的猪油渣,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因此在后世被嫌弃的七肥三瘦的猪肉,在现在倒是成了香饽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